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遇宪颍川荀淑至慎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61337  浏览:

【原文】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
    遇宪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兒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曰:“明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征君】[U1]”。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隤然】[U2]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著论云。(《后汉书·黄宪传》)

【问题】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淑竦然异之异:以……为异
    B.子国有颜子国:郡县
    C.先过袁阆过:拜访
    D.宪京不拒之拒:抵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见宪未尝不正容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不自以为不及    军中无以为乐
    C.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D.其殆庶乎    其皆出于此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黄宪家世贫贱,但十四岁时即被当时贤达誉为“师表”,并将其与孔子得意的弟子颜回相提并论,足见其德行操守出众。
    B.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来表现黄宪的博大胸怀与深厚学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对黄宪极高的评价。
    C.对于仕途,黄宪既不刻意回避,也不积极钻营,他部听从朋友劝告到京师做官,虽“竟无所就”,也不改黄宪在时人心中形象。
    D.本文写人物,通篇没有正面着墨人物事迹,只是借别人的言论如绿叶烘托红花写出,体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鲜明特色。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
    ⑵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

【参考答案】
    16.D.拒:拒绝。
    17.B认为/作为(A.转折连词;C.那么,就;D.表揣测,“大概”之意)
    18.D(“通篇没有正面着墨人物事迹”错,如“初宪举孝廉”一节就是正面描写。)
    19.(3分)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划对一处给0.5分,多划、少划抵消相应得分)
    20.(6分)⑴(3分)太守王龚管理郡县的时候,礼遇、任用有才德有声望的人,招致了很多这样的人才,(但是)最终不能把黄宪收罗门下。⑵(3分)黄宪黄宪的言论及风格旨趣,没有流传开去四处传诵,但是士君子看到他(与他交往),没有人不佩服他道德的深厚长远,(并)努力改正自己的过失。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离亭燕
  • 下一篇:结局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