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月光满地

发布时间:2022年5月31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马新朝  文章ID:62334  浏览:

【原文】
    月光满地
    马新朝
    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著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
    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清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锈迹斑斑。
    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援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
    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绘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执浮迷漫。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竞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暗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粕,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了,月光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走一种残缺。
    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
    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声在村边此起彼伏。村西就是终年流清着的润河,水草浮动,鱼灯成群,清徽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了土地;它照在村舍里,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柯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
    【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
    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

【问题】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②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
    12.文中写“我童年的月光”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
    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②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
    14.探究本文中“月光”的象征意义。(4分)
    15.作者认为“只是现代人无法深人到月光的内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1.①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
    ②缺失对月光般生活的渴望,或琐屑、烦恼、不安遮蔽了内心的明亮
    (2分,各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2.表现了童年纯洁、朴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与后面写病态的月光作对比;照应结尾对幼时月光的怀想与追寻。
    (4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写出三点得4分)
    13.①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的月光的向往。
    ②运用通感、比喻的方法;揭示了月光与人的心境的关系;说明了人应主动去创造光明、美好的生活。
    (6分,各3分。每点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明亮、洁净、毫无杂质的生活;对故乡的难以忘怀的情结。
    (4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写出三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由于现代人面对嘈杂而浮华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充塞着无边的琐屑、烦恼和不安,缺失了洁净、平和、明亮的心境,因而无法深入到月亮的内部,享受月光般的生活。
    (4分。环境、心境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若否定作者观点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
  • 下一篇:罗台山尝察孝廉,不汲汲仕进,抗志读书,以博稚闻海内。能拳勇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