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湘月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0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龚自珍  文章ID:65451  浏览:

【原文】
    湘月
    (清)龚自珍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望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①生小客②,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③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萧,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注】①东华:清代都城中紫禁城东门名东华门,此代指京城。②生小:作者于嘉庆7年(1802)十一岁时随父入都,在北京生活了十年。③罗袜音尘:美人轻盈之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问题】
    (1)这首词末句中的“两般春梦”是指【    】和【    】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每空不超过4字,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2)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思想感情活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
    (1)屠狗功名    雕龙文卷(为官/为文;建功立业/写书著文;功名/文名)
    (2)①奇特的想象。开篇三句如天外飞仙无端而至,以神话般的境界,表现美丽西子带来的惊喜与震撼,尽显诗人的狂放之态。
    ②运用反问、用典等手法,“屠狗”三句写十年来的理想追求,这种对功名不屑一顾的姿态充分展露诗人心比天高、狂放不羁的一面。
    ③用对比手法,对几年来的人生道路进行反思。“苍茫”“屠狗”“文卷”与“乡亲苏小“笑我非计”的对比,鲜明地显示出诗人的价值转向。
    ④运用想象(虚实结合)手法,苏小小坟地在西湖边,想象她也笑话诗人没个人生打算,暗里则流露出诗人孤身自傲而知音难觅的寂寥之情。
    ⑤下阕前5句,有比喻和用典。用“香草”“美人”比喻理想,用“无处觅”“予怀孤寄”来表现诗人追求理想无望,情怀无处寄托的孤独寂寥之感。
    ⑥“怨去”句直抒胸臆,让缠绵悠远的箫乐带走胸怀大志却无人领会、无处施展的怨愤;让浩荡的剑气平伏汹涌澎湃的心潮,彰显诗人舒张的个性和不拘一格的豪迈情怀。
    ⑦以景结情。最后两句,功名和文名两样最终都像春梦一样了无痕迹,随着桨声消逝在水云之中。既照应开头,又有不尽余味,显示诗人荡气回肠般的旷达胸襟。
    【译文】
    天风浩荡,将我吹落到这湖山之间,西湖的风景果然秀丽无匹。曾在北京渡过少年时代,此时回忆起在京华的生活,只觉得茫茫无际,感慨万端。那点微末的功名职位,岂是我平生志向所在?要是我的老乡苏小小知道了,一定会笑话我生计安排失当。
    在西湖游赏,只见斜阳半坠,湖堤上春草如茵,这般景色顿时惹起了我的愁思。我的理想何处可以觅得呢?徒然对着渺茫湖水寄托我的幽思。心中涌起愁思时以箫声寄托愁怨,心中涌起狂侠之气时则以谈沦兵法来寄托豪情,这两种情感都令人消魂。这两种思绪都如春天的幻梦,随着咿呀的摇橹声,在云水之间消散。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夜渡两关记
  • 下一篇:[甲]在中国传统工艺中,长期并存着两种追求﹣﹣错彩镂金的美与清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