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林黛玉的诗观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9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魏鹏  文章ID:65831  浏览:

【原文】
    林黛玉的诗观
    魏鹏
    在大观园里,可谓诗人云集。通过读这些诗人的作品,看诗人的言行,我觉得青年诗人林黛玉最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的诗观,对今天的诗人来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黛玉的诗观是什么?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诗是诗人心声的倾诉。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她的作品来看诗人的心声。在《葬花吟》中,诗人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按理说,诗人作为老祖宗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姑表妹,是不该受到如此待遇的,然而事实上,诗人自从到了贾府,就没有过上一次像样的生日,甚至没有人记得她的生日是几时。要是一般人家也倒罢了,可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不知要给多少人过生日,就连投亲的宝钗、宝玉的姨表姐,贾母曾捐献20两银子给她过生日,不仅办了几桌酒席,还在外边特意请来戏子来唱戏。相比之下,诗人受冷落和疏远的光景就可想而知了。一年三百六十日,诗人几乎是日日生病,天天吃药。宝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曾当着众人的面,要母亲给他360两银子为诗人配一副药。他母亲却不问究竟,马上斥责遭:“放屁!什么药这么贵?”结果是不了了之。可在场而又敏感的诗人,心中是何滋味?“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这不正是诗人心声的倾诉吗?
    第二,诗要写得好,不必拘于形式。黛玉教香菱学诗,最能体现黛玉的这一诗观。香菱进了大观园之后,见了黛玉就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舍,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还鼓励香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在黛玉不倦教诲下,香菱终于写出了“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的动人诗句。黛玉把立意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在内容和形式上,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如果把形式看得比内容更重要,只会引导作者在体裁、格调、词句和韵脚上下工夫,那样,只能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诗”。那样的“诗”,是远离创新的“诗”,是停留在抄袭和摹仿上的“诗”。现在有些人学习外国诗,不是学其精神,而是拿外国的格调、结构、手法等形式上的东西来吓唬人。吓唬了谁呢?大不了不去读那些“诗”而已。香菱说“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得到了黛玉的肯定。其实,古今中外的“格调规矩”,都不应成为诗人的枷锁,诗要写得好,就不必拘于形式,就要“放开胆子去作”。
    第三,诗不是贵族的专利。大观园里的诗人,大都认为诗是贵族的,是公子小姐们的雅人雅事。有钱又有权的王熙风,尽管认不了几个字,写不了两行诗,却理所当然地当上了诗社的名誉社长,而焦大呢?虽然被鲁迅称为贾府里的屈原,却连诗社的边都沾不上。因为他没有资格,不配写诗谈诗的。同样,半妾半婢的香菱要向宝钗学诗时,宝钗说她是“得陇望蜀”,言下之意是说你这样身份的人,我带你进大现园来就该知足了,你也配学诗吗?而黛玉并不把写诗谈诗当作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也不以为会写诗谈诗就高人一等。她非常爽快地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在黛玉不倦教诲下,这个半妾半婢的可怜人,竟成了大观园里的一位苦吟诗人。
    (选自《温州日报》)

【问题】
    1.下列各项中对“林黛玉的诗观”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林黛玉的诗观总结出三点,认为这些诗观对今天的诗人来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我们从林黛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处境与心声,林黛玉的诗是诗人心声的倾诉。
    C.大观园里的诗人都认为诗是公子小姐们的雅人雅事,而林黛玉却认为诗不是贵族的专利。
    D.黛玉以为写诗要“放开胆子去作”,词句是末事,要以立意为上,要注意不能以词害意。
    2.下列关于“香菱学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香菱早就听说林黛玉的诗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因此一进大观园就找黛玉要求向她学诗。
    B.香菱说的“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得到了黛玉的肯定并在黛玉不倦教诲下,写出了动人诗句。
    C.香菱当时的身份是半妾半婢,宝钗认为把她带进大观园来就该知足了,是不配学诗的。
    D.香菱虽然身份低下,但由于自身努力和黛玉教导,竟成了大观园里的一位苦吟诗人。
    3.下列关于上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为大观园里,虽然诗人云集,但是青年诗人林黛玉的诗观却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B.黛玉写诗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把立意放在第一位,在内容和形式上,坚持内容决定形式。
    C.焦大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贾府里的屈原,但他因身份低下,却连诗社的边都沾不上。
    D.学写外国诗,只是拿外国的格调、结构等形式上的东西来吓唬人,那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读者的。

【参考答案】
    1.C(“他们都认为诗是公子小姐们的雅人雅事”这句话与原文中的“大都认为诗是贵族的,是公子小姐们的雅人雅事”相矛盾)
    2.A(“香菱早就听说林黛玉的诗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这句话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3.C(“焦大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贾府里的屈原”这句话扩大了语意范围,是鲁迅称焦大为贾府里的屈原)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墓碑后面的字
  • 下一篇: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家世业农。义有胆智,沉默寡言,读书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