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
作者:未知 文章ID:68309 浏览:
【问题】
8.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参考答案】
8.作者运用比兴寄托、象征的表现手法,用屈原使用过的“香草美人”来自比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难觅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志未酬的满腹的幽愤。(2分)上阕中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等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长期闲置,无用武之地,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分)下阕中“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