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杜甫《又呈吴郎》赏析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日  更新时间:2023年8月2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68777  浏览:

【原文】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
    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革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赏析】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确实,本诗以打枣这件小事人手,表达了诗人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前四句一气贯串,是诗人白叙以前的事情,目的在于启发吴郎。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似乎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五、六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真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全诗结束,也是全诗的顶点。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联想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正是官吏们的剥削(“征求”)使寡妇乃至天下百姓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戎马”)。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题中之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司空图《归王官次年作》简析
  • 下一篇:《管鲍之交》推荐语
  • 【推荐文章】

  • 王昌龄《送柴侍御》赏析

    【原文】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

  • 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

    矗立于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它的高度为8844.43米。地质学家们发现...

  •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赏析

    【原文】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

  • 李清照《清平乐》赏析

    【原文】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

  • 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

    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时髦的中年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亚联集团总部大厦...

  • 【最新文章】

  • 学习与思考的作文素材
  • 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其二)》鉴赏
  • 王昌龄《送柴侍御》赏析
  •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赏析
  •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赏
  • 《专家与通人》分析
  • 《早兴》鉴赏
  • 我国四季冷热的变化
  • 我国地形之“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传说
  • 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
  • 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 以宽容赢得了江山
  • 有一样东西无法购买
  • 最苦与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