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在心中的狼
作者:游睿 文章ID:68788 浏览:
【原文】
圈养在心中的狼
游睿
男人惧怕一匹狼,是儿子出生以后的事情。
男人是山里最优秀的猎人。他有一把祖传的猎刀,那刀锋芒毕露,削铁如泥。有刀在手,男人握住的就是满满的自信,别说狼,就算老虎也不怕。
男人曾经被四大一小五匹狼团团围住过。男人拔出猎刀唰唰一阵挥舞,四匹大狼瞬间就被砍成数段。剩下那匹小狼睁着黑豆般的眼睛连连后退,男人犹豫了一下,仍一刀挥了过去。小狼哀号一声跑开,只留下了一只灰色的狼耳朵。
看着小狼边回头边跑远,男人有些后悔,他知道狼的报复心极强,它迟早会找他报仇。
儿子出生之后,男人就放下了猎刀。儿子很瘦,半眯着眼睛像只孱弱的猫。男人抱着他,心都快融化了。男人想,如果儿子看到一个残忍血腥的爸爸,会是什么后果?男人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做个好父亲,让儿子健健康康地成长。于是男人用麻布将猎刀缠住,挂在了墙角。
但男人总会想起那匹独耳狼,担心它随时可能出现。伤害他也就算了,万一伤害到了儿子怎么办?所以男人从不让儿子离开他的视线。
儿子渐渐长大,那匹狼一直没出现过。可越是这样,男人越担心。男人知道它一直在,作为一匹狼,它终究会来复仇。
不想,儿子却喜欢上了一只羊。
儿子五岁的时候,男人在石头缝里发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山羊。这种小羊,以前无一例外地都变成了他口中喷香的烤乳羊。儿子却对这个湿漉漉的小家伙爱不释手。
“它多可怜啊。”儿子说,“爸爸,我能把它养大吗?”
看着儿子清澈的大眼睛,男人点了点头。
男人花了小半天工夫搭出一个羊圈,再把小山羊放在里面。男人从外面割回一些草,一根一根地喂到羊的嘴里。儿子用小手抚摸羊的毛,小山羊就把身子往儿子身边靠。儿子开心极了,拍着手说:“它和我交朋友了。”男人就笑了。
儿子渐渐成长,小山羊也渐渐变成大山羊。儿子经常翻进羊圈和羊一起玩儿,还骑在羊身上。男人发现不光是儿子,就连自己也和这只山羊有了感情。每次男人走近羊圈,山羊都会咩咩地叫几声,还会把头撒娇般往他身上靠。男人甚至觉得,这只山羊和儿子一样,看着就特别温暖。
只是一想到不知何时可能有一匹狼会出现,男人的心顿时就冷却了。因为羊的存在.狼可能更容易出现,这是狼的本性。何况,它还要复仇。
山羊在圈里越长越肥硕。男人的儿子也上了学。
男人希望儿子成绩能好点儿,将来能走出大山。但男人很快就发现,事与愿违,儿子的成绩十分不好。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喂山羊,把作业丢在了一边。
男人牵儿子回屋,手把手辅导他,可儿子却总是心不在焉。男人咬咬牙,耐心地哄他,引导他,鼓励他。可男人一转身,儿子就溜到了羊圈边。男人再拉,儿子就挣扎不已。儿子哭着说:“我不要读书,我长大了就放羊。”男人强拉不动,忽然抡起手,给了儿子一个耳光。这是男人第一次打儿子。
儿子捂住脸哇哇大哭,男人后悔不已。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淌血,他比儿子更难受。
男人走出门打算透口气,没走出几步,猛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一匹一只耳朵的狼,正怒视着男人。
男人瞬间惊呆,果然,该来的,总会来。男人迅速转身,回家取出猎刀。再出来时,狼不知去向。男人感到恐惧,攥紧了猎刀想,这刀恐怕再也不能离手了。
这天下午,男人回家的时候,儿子依旧在羊圈边喂羊。
“作业做了吗?”男人问。
儿子摇摇头。
“为什么不做?”男人又问。
儿子依旧摇摇头。
男人看了看那只山羊,此刻它正温顺地靠着儿子。男人却突然发现,这只羊实在太肥硕了,一点儿也不好看。以前儿子可以和它玩,可现在影响学习,还能继续玩吗?
“你不做作业.我就杀了它!”男人说。
“你敢!”儿子猛然站起,“你杀了羊,我就再也不读书了。”
男人实在没忍住,给了儿子一记耳光:“读,还是不读?”
“不读!”儿子大哭着说,“打死也不读!”
“我让你不读!”男人跳进羊圈,抽出随身紧握的猎刀,没有任何前奏,没有丝毫犹豫,动作娴熟而流利,一道白光闪过,喷薄的羊血溅了他一身。
哭声戛然而止,只见儿子睁大眼睛,脸色惨白。他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扔掉猎刀伸手去搂,儿子却哇地一声大叫,撒腿就跑。
“站住!”男人呵斥道,立刻起身去追。跑出数米,却见儿子竟然连滚带爬地往回跑。
男人一把抓住儿子的衣领。
就在此刻,男人才惊恐地发现,儿子的前方,正伏着一匹只有一只耳朵的狼,狼呲着牙,眼里一片血红。
(选自2016年第一期《小小说选刊》)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设置悬念,一悬到底的办法展开故事。由于猎人的心慈手软而放走的那只带着耻辱印记,报复心极强的独耳灰狼,所以猎人心里埋下了忧患的种子。
B.小说第三段叙述猎人用祖传的猎刀砍杀五匹狼的情节,不仅表明猎人技艺高超,也充分展现其性格中凶狠残忍的一面;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父子间的冲突有两次:父亲打儿子,猎人杀山羊。矛盾的起因只有一个:山羊的温顺造成了儿子的志短和懦弱,这与猎人的期待是不相符的。
D.整篇小说脉络清楚,情节始终保持紧张警惕,前后呼应。借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运用象征手法歌颂狼性,呼唤着狼性和野性的回归,人应积极进取,不能沉湎于平庸。
5.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圈养在心中的狼”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4.C
5.“父亲”是一位勇武而又富有爱心的优秀猎人。①勇武坚毅,“狼”性十足。父亲是优秀的猎人,曾经用祖传的猎刀砍杀五匹狼,心里一直装着对逃跑的独耳狼的复仇的警惕,浑身散发着征服的气息,具有战胜一切的气概。②温柔善良,疼爱孩子。孩子的柔弱拨动了慈爱的父亲内心的温柔善良,变成了呵护孩子时的柔情脉脉、小心谨慎,因为爱儿子而收起了他的猎刀,同样是因为爱,再次举起了猎刀。③积极进取,有危机感。为了警醒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的儿子,再次举起猎刀,愤而杀羊,转变教育方式,重塑崭新生活,寻找昔日雄风。
6.①以“圈养在心中的狼”为题,引发读者阅读冲动;
②结构上统领全篇,使故事情节不蔓不枝;
③主题上借猎人在生活中曾经默许儿子过羊一样平庸的生活,把狼圈养在心中,但心里一直担心狼报复,最终愤而杀羊的事件,突出人人应该有“狼性”,有危机感,要积极进取的主题。
【解析】
4.试题分析:A项“心慈手软”错。B项“充分展现其性格中凶狠残忍的一面”不妥。D项“情节始终保持紧张警惕”小说情节在紧张之后需要“松弛”,小说非常巧妙地引出人性的另一面——善良,猎人的个性由杀狼时的果敢坚毅勇武变成了呵护孩子时的柔情脉脉、小心谨慎。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情节和环境来分析。他曾经用祖传的猎刀砍杀五匹狼,心里一直装着对逃跑的独耳狼的复仇的警惕,浑身散发着征服的气息,具有战胜一切的气概。表明他是一位勇武坚毅的优秀猎人形象。爱儿子而收起了他的猎刀,同样是因为爱,再次举起了猎刀。塑造了他是一位温柔善良,疼爱孩子的慈父形象。为了警醒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的儿子,再次举起猎刀,愤而杀羊。塑造了一位转变教育方式,重塑崭新生活,寻找昔日雄风“父亲”形象。
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6.试题分析:本题对小说标题作用的考查。小说标题的含意包括表面意义与象征义、指代义与比喻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标题的作用应结合人物、情节、环境、结构和读者分析。比如本篇的标题,从情节和主题角度来说,突出人人应该有“狼性”,有危机感,要积极进取的主题,结构上统领全篇,引发读者阅读冲动。
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鉴赏与理解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小说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