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万里长城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余光中  文章ID:69361  浏览:

【原文】
    万里长城
    余光中
    那天下午,心情本来平平静静。后来收到元月3日的《时代周刊》,翻着翻着,忽然瞥见一张方方的图片,显示堪培拉和一票美国人站在万里长城上。像是给谁当胸锤了一拳,他定睛再看一遍。是长城。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是长城,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
    对区区一张照片,反应是那样的剧烈,他自己也感到很惊讶。万里长城又不是他的,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人,生在江南,柔橹声中多水多桥的江南。他的脚底从未踏过江北的泥土,更别说见过长城。可是感觉里,长城是他的。几十年来,一直想抚摸想跪拜的一座遗产,忽然为一双陌生而自莽的脚捷足先登,他的愤怒里有妒恨,也有羞辱。
    他有一股冲劲,要写封信慰问长城。一回头,太太的梳妆镜叫住了他。镜中出现了一个中年人,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在耳边。大陆会认得这个人吗?二十年前告别大陆的,是一个黑发青睐的少年啊!
    那位女职员接过信去,匆匆一瞥,然后忍住笑说:
    “这怎么行?地名都没有。”
    “那不是地名吗?”他指指正面。
    “万里长城?就这四个大字?”她的眉毛扬得更高了。“告诉你,不行!连区号都没有一个,怎么投递呢?何况,根本没有这个地名。”
    其他的女职员全围过来看。大家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其中一位女职员忍不住念起来。
    “万里长城:我爱你。哎呀,这算写得什么信嘛?笑死……这种情书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万里长城在哪里?”
    “一封信,只有七个字。”另一位小姐说。“恐怕是世界上最短的信了吧?”
    “才不!”他吼起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信。可惜你们不懂!”
    他从人丛中夺门逃出来,把众多的笑声留在邮局里。
    “你们不懂!”他回过身去,挥拳一吼。
    在冷冷的雨中,他梦游一般步行回家。他走过陆桥。他越过铁路。他在周末的人群中挤过。前后左右,都是年底大减价的广告,向汹涌的人潮和市声儿售大都市七十年代廉价的繁荣。人潮海啸而来,冲向这个公司那个餐厅,冲向车站和十字路口,只有他一人逆潮而泳,泳向万里长城。
    顿然,他变成了一个幽灵,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孤魂野鬼。没有人看见他。他也看不见汽车和行人。真的。他什么也看不见了,行人、汽车、广告、门牌、灯。市声全部哑去。他站在十字路口,居然没有撞到任何东西!他一个人,站在一个空城的中央。
    “万里长城万里长,”黑黝黝的巷底隐隐传来熟悉的歌声。“长城外面是…”
    那声音低抑而且凄楚,分不清是从巷子底还是岁月的彼端传来。他谛听一会,脸颊像浸在薄薄的酸液里那样的噬痛。直到那歌声绕过迷宫似的斜街和曲巷,终于消失在莫名的远方。
    于是市声一下子又将他拍醒。一下子全回来了,行人、汽车、广告、门牌、灯。
    终于回到家里。桌上,犹摊开着的杂志。他谛视那幅图片,迷幻一般,久久不动,不知不觉,他把焦点推得至深至远。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啊万里长城万里长。
    而令他更惊讶的是,堪培拉不见了,那一票美国人怎么全不见了?长城上更无人影。真的是全不见了。正如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堪培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
    1972年2月1日深夜

【问题】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万里长城”为题,不仅因为它是行文的线索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使文章先声夺人,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文化气息。
    B.把蜿蜒雄踞山脊的长城比喻为一条未随古代飞走的龙,意在强调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因而不容许外国人捷足先登。
    C.“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作者用诗家语言含蓄交代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因。
    D.“寄信”和“回家”两个片段中均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七十年代台湾民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乡愁的忽视。
    5.作者主张散文语言要有弹性,即对于各种句式、语气和语体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请结合文章最后一部分简要分析。6分)
    6.作者是怎样在虚实变换中展现“他”的流动起伏的情思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4.B(强加因果。)
    5.①以典雅的书面语为主,夹杂方言、口语词汇。例如“一票”的使用。
    ②以诗入文,整散结合。
    ③陈述语气、反问语气、感叹语气兼用,运用反复等修辞以增强语气。
    ④创造性地使用句式。比如“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啊万里长城万里长”。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①第一部分实中有虚,主要写“他”看到图片由平静转为愤怒、妒恨,中间穿插了“他”的经历背景。交代“他”对长城特殊的情感以及渴望登长城而不得的痛苦。
    ②第二部分实写“他”寄信的遭遇,表达了“他”因人们不了解长城、不懂“他”对长城情深而起的愤怒。
    ③第三部分先实写“他”步行回家,突然转为虚写“他”的内心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世界。突出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心灵的孤寂和萦绕在心中的故土情结。
    ④第四部分先实写“他”回家再见图片,后虚写“他”联想和想象发生在长城的古今事件。赞美了中华文化的永恒,暗示了自己的坚守。
    (每点2分,3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监察机构从隶属于行
  • 下一篇: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布2017年优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