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
作者:未知 文章ID:70079 浏览:
【原文】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冬,召诸军征蜀。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②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兒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钱、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和平辈呼唤。
B.“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
C、“关内侯”,爵位名,是古代君王对立有军功之人的奖励,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租税的权利。但自魏晋以后,逐渐成为虚封。
D.“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出任官职。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于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人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回复旧业,受人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参考答案】
10.D
11.B
12.B
13.(1)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这是姜维让廖化来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回撤的计策。
(2)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被杀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