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袁店河的先生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赵长春  文章ID:70203  浏览:

【原文】
    袁店河的先生
    赵长春
    ①有大学问的人才能被称作先生,在袁店河。
    ②先生是个大学问家。
    ③我们去看先生。春天正好。一树杏花的影子摇着窗纸。先生坐在藤椅上,看着花格窗棂。如先生,这样的窗棂也少有了,弥漫着温和、温润。
    ④走时,先生站起来,送到门口,点头,微躬身,冲我们笑。
    ⑤我也笑。笑得有些不自然。此前的告别时,同行的两位,恳切地求字,求先生的字。他们说,一直想求,怕打扰,不好意思开口。先生答应了。润笔,挥毫,落款,铃印。见先生兴致高,我说:“您也给过我写一幅吧,喜欢。”
    ⑥先生一笑,收笔入洗,洗中团墨氤氲。先生说:我不给你字。你不是真喜欢,是跟着他们说的。
    ⑦先生就这样。
    ⑧有人想出本书,求先生序言。先生不写。人再去,送一成稿,只待先生过目同意,文后署名即可,并附润笔一万。先生一笑。摆手,另寻纸余,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笑望来人。随行者不解,而来人面红耳赤,低头欲走。却又被先生叫住,认真读其成稿,改动数行、数字,郑重署名。润笔不收,来人坚持。先生笑着点头,收下一万元,后送村小学。
    ⑨——我不解。先生做了自我批评。先生说,他看懂了我的意思。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乃离地万里。不过,人家脸红了,说明认识了自己。我就不能太刻薄了……
    10先生说,一个努力坐下写书的人,能坏到哪里?我得给人方便。
    11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12那一年,抗战胜利。不少出去的人返回袁店河。袁家大小姐也回来了。袁家大小姐出去得早,留学,喝过洋墨水。多年后回来了,想悔婚。不想再与先生结合。先生舍不得,等了这么多年,很想。就追,等待。大小姐闭门不见。说不下来,大小姐就出一奇招:这么多年,彼此不见,估计已经不识。若想续缘,看先生能否再认出我?
    13大小姐的奇招是这样的:邀请她的表姐妹们,还有两个丫鬟,穿上她带回来的时装,混坐在傍晚的花亭,任凭先生挑选。先生来了,转一圈,又转一圈,忽然大喝一声,即定视这些花枝招展的女生……旋即过去,将手中的一朵花送给了其中一位。后来,新婚之夜,先生说他大喝一声后,别人有些惊慌而花容失色,唯有大小姐岿然不动。嘿嘿,哈哈!
    14如今,坐在袁店河边的窑院里,先生和她还笑说过往。只是笑声也温润如老去的岁月。他们坐在老式的圈椅上。椅子是先生在当年结婚时打造的。锯、刨、锛、砍、削、卯榫、挂销、上漆、开料、打磨,诸般步骤,都是他自己做的。如今,老窑院里还有一套工具。闲了,就舞弄一番,筋展,肉活,伸胳膊,蹬腿脚。先生做着这些,沉浸其中。一旁是她,看,就看,搭不上手,就端来一碗水。水甜,引来蜜蜂,在碗沿落下,小翅膀扇动了水皮,层层细波。蜜蜂走了,先生喝水,似喝实吸,内功了得。
    15先生习武,当年在罗汉山寺学的艺,很刻苦。罗汉山东西向,东高西低,寺在东山顶,西坡缓漫到袁店河,从山顶到西坡,平坦,细草葳蕤,约八里,名跑马岭。先生每天提桶两只,一早出寺,下山,走跑马岭,下河坡,汲水返回。桶为尖底,路上歇息的话,手不能离桶。回寺后,趟腿,走拳,如此三年。下山了,村民来求学。晚间,先生家的槐荫树下,村民成群结伙,演练不休,还有从十几里外徒步赶来的,常年不止,他都教。县志记载,先生“授徒于袁店河畔,出拳下击河水,有鱼沸腾而出”!
    16不信?逢双的日子,你去袁店老街上,看到一位老人提着布袋悠哉的话,就是先生。你别看他老相,身体铁实。他的手提布袋里,有铜钱数串,用他的话来说,十几吊,十几斤。
    17铜钱,外圆满,内方正。多为乾隆通宝,还有几枚唐宋的。虽然不能买东西,可是很值钱的。只是先生不换。他说,这是祖宗留下的,天天掂着,就是跟他们一起,心里暖和。
    18还有个作用,先生如此带着,算是一种锻炼。他说,比提水得劲多了。
    19得劲,是袁店河的一个方言,得读儿化音,才得劲儿。
    选自“活字纪”2018年9月10日

【问题】
    1.作者笔下袁店河的先生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句绝句,结合小说分析诗句的原意及作者的引申义,并联系生活进行分析。(6分)
    3.小说中第⑤段,作者向先生要字,先生说作者不是真喜欢。试分析先生是如何判断出来的?(3分)
    4.小说以袁店河方言“得劲”为结尾,试分析这样结尾有何妙处?(3分)
    5.小说中两处写到了“温润”,试分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4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析原因(4分)
    A.本篇文章在体裁上为小小说,短小精悍,仅仅用了不到1500字,便塑造出了个个性形象鲜明的袁店河的先生。
    B.“蜜蜂走了,先生喝水,似喝实吸,内功了得。”为下文描写袁店河的先生习武做铺垫,更加突出说明袁店河的先生有真功夫。
    C.县志记载,先生“授徒于袁店河畔,出拳下击河水,有鱼沸腾而出”!从侧面说明先生对袁店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之大。
    D.本篇小小说的特点恬静、淡然、温润。语言富有个性、通俗易懂。细节之处人物形象的刻画给读者以不一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1.①有学问。袁店河的先生读书多,为别人的序言评点并留言。
    ②乐于助人。当别人有困难请先生帮助时,先生给人以方便。
    ③不怕困难,刻苦努力。先生习武,不怕路途遥远,每天提水,并认真学习武术。
    ④有执着的追求。面对大小姐的悔婚,先生大胆追求,不怕大小姐出的难题。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选自杜甫所写的《绝句》。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用“黄鹂”“白鹭”“翠柳”“青天”为景,“鸣”“上”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在本文《袁店河的先生》中,袁店河的先生借用这两句,来说明来者写的序言目的性不明确、表达内容偏离主题。
    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因为缺少经验或经验不足而产生目标不明确,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迷茫、不知所措,造成了与现实相脱节。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由于对社会缺乏了解,容易给自己制定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出现迷茫、彷徨。
    3.①与来求字人的笑相比较起来,作者的笑,显的有些不自然。
    ②态度上,作者的态度没有来求字人的态度显得谦虚、诚恳。
    ③语言上,从作者的语言中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是真的喜欢。如果作者把喜欢放到前面说,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4.①突显出浓浓的地方特色。正所谓“十里不同俗,各地有方言”。体现出作者小说语言的独特性。读完后让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②从侧面说明袁店河先生曾习过武,身体铁实,乐于锻炼。
    ③天天惦着几十吊古代的钱币,说明先生注重保护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说明先生不忘过去、不忘自己的根。
    5.文中第3段中的“温润”,通过先生的花格窗棂体现,第14段中的“温润”通过先生和大小姐的笑所体现,前者借用的是物,后者借用的是小说中人物的神态。但都从侧面说明袁店河的先生是一个性情温和、温润的大学问家。
    6.C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秦腔》(节选)
  • 下一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