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直面现实
作者:未知 文章ID:70513 浏览:
【原文】
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 】,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直面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正因为毕生坚守“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的信念,“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心怀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是【 】的前提。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皇甫村蹲点14年,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 】;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不下汪条海,难得夜明珠”。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留下的将是佳作巨著,成就的将是【 】。漫漫时间长河,(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生龙活虎 厚积薄发 洞若观火 大将风度
B.活灵活现 厚积薄发 了如指掌 大家风范
C.生龙活虎 一鸣惊人 了如指掌 大将风度
D.活灵活现 一鸣惊人 洞若观火 大家风范
18.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B.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
C.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
D.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生命不过一瞬,那些为时代面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间,却可以永恒
B.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可以永恒,生命却不过一瞬
C.生命不过一瞬,可以水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
D.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生命却不过一瞬
【参考答案】
17.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生龙活虎:形容人活泼矫健,富有生气。活灵活现:形容描写生动逼真,使人看到感觉好像真的一样。语境中主语是“文艺作品”不是指人,应用“活灵活现”,排除A、C两项。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根据上文语境“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和下文语境“黄甫村蹲点14年……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提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这里强调积累而非成就,应用“厚积薄发”,排除D项。洞若观火:比喻对事情观察得十分清楚透彻。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洞若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洞若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偏重在了解清楚。根据语境他“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方方面面了解得很清楚,应用“了如指掌”。大将风度:形容大将的风范和气度,形容沉着、冷静的风度。大家风范: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这里语境“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体现的是优秀品质,应用“大家风范”。故选B。
18.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做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A项,“奠定了党史学科”表述错误,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应在“党史学科”后面加上“的理论基础”。故选A。
19.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上文是“漫漫时间长河”,与“生命不过一瞬”衔接,前后形成对照;“生命……一瞬”与“作品和学问……永恒”前后句式一致,并且先说人的“生命”再说与人有关的话题“作品和学问”,逻辑上更合理。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