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浩瀚长江汇入东海,在入海口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这就是地理、气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1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70529  浏览:

【原文】
    浩瀚长江汇入东海,在入海口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这就是地理、气候、物产等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的长江三角洲。春秋时期吴国、越国在这里崛起,后来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里又成为江南经济文化繁荣的核心区域。明清时期已经确立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城市群,现在长三角的大部分城市早在那时已经相当繁盛。进入近代以后上海迅速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长三角的中心城市遂由苏州让位于上海。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一方面从全国集聚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又向各地扩散技术、信息。就商品流通而言,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和出口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上海,而上海等城市的工业产品和进口商品则扩散到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始终与长三角同步。无论是苏南模式还是温州模式,都同上海的技术扩散和市场扩散有很大的关系。浦东的开发开放更是发挥了促进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作用,而其中苏浙皖三省经济则是首先得到了拉动。上海大市场大流通所形成的集聚—扩散效应,当然也是按照梯度级差传导的,首先是最为相邻的长江三角洲,其次是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然后才是广大的内陆地区。所以上海同长三角各地的互动关系必然是最为密切的。
    上海与苏浙皖三省人文相近,更便于交流。所谓南方人,首先就是指长三角地区的居民。这一地区的居民因为移民、通婚、经商、务工等等原因,内部的融合度一直比较高。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次统计,上海城市常住人口的籍贯,有85%以上为客籍。而客籍居民的祖籍地大多是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所谓海派文化,追根溯源可以从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找到源头。甚至徽州文化、江淮文化也是海派文化吸收的营养。
    值此新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与此相关联,我们力主公平竞争和国际合作,倡导须经各国认可和共同遵行的国际规则,希望以此规范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发展显得尤为迫切。而在中国的各大地理和行政区域中,长三角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区域一体化。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是通过对特定地理空间的行政规划来推进的。区域有地理界线,行政权力也有辖区范围。长三角涉及三省一市,这就要求在中央指导下,四地协调,勠力同心。要打破长三角区域内部的行政隔阂,拆除各种政策藩篱,高标准地统一规划,把原来在各自行政区划内的一套规定、做法加以改进和提高,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如若长三角的示范有成效,那么对于实现全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步,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将是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沈祖炜《长三角一体化》)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三角从春秋时期到现在都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但其中心城市随着朝代的变化而变化,最后苏州让位上海。
    B.长三角一体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上海与苏浙皖的部分地区都处于长三角区域,同时人文相近、经济最发达。
    C.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技术和市场扩散让长三角得到发展,所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更要以发展上海为先。
    D.一体化区域要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激活整体活力和竞争力,最终区域内所有地方都达到同等经济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述长三角一体化前先从历史的角度讨论长三角区域经济与文的联系,思路明晰、结构严谨。
    B.文章从时间上论述了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空间上论述了上海与苏浙皖三省的密切关系。
    C.文章讨论海派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论证上海受到苏浙皖文化的滋养,吸收了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营养。
    D.文章在展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作用时,从区域内部行政隔阂角度讨论长三角对原来规定、做法的改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市场和流通领域形成的集聚一扩散效应,为长三角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B.长三角地区的居民内部的融合性比较高,为长三角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C.中国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D.一体化是通过打破有关地理和行政区域构成的统一经济组织,通过大家同心协力达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从春秋时期到现在都是中国经济重心”错误,原文说“后来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里又成为江南经济文化繁荣的核心区域”,意思是有一段时间长三角是江南经济繁荣的核心区域,但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C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更要以发展上海为先”错误,文段讨论上海与长三角的关系的目的是表明它们的互动关系密切,而不是讨论谁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问题。D项,“最终区域内所有地方都达到同等经济水平”错误,一体化是打破行政区域的协同发展,但最终日的不是达到同等的经济水平。
    2.B
    【解析】B项,“时间……空间”错误,第一段主要介绍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从空间的角度论述,其中涉及到时间的是论述长三角中心城市问题;第二段,从时间的角度论述上海与苏浙皖的密切关系。
    3.D
    【解析】D项,“打破地理和行政区域”错误,原文是“对特定地理空间的行政规划来推进的”,从全文看,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中通过规划(打破)不同的行政区域实现的。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国家和人民三方面对外交往相结合,为新中国
  • 下一篇: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主要为满足温饱;20世纪六七十年代,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