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2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辛弃疾  文章ID:70558  浏览:

【原文】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地融为一体。
    B.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C.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15.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理解有误。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起首四句“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为情造文,但此处的景还属于有我之景,所以作者在感性的陶醉中,还保持着清醒,保持着理性,还没有彻底地把自己忘怀,都是在有意体现词人的豪迈之情。故答案选D。
    15.①全词的主旨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②全词的基调也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③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理解诗词内容,然后结合对诗句的分析,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本题题干要求是: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一想到大好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由得我愁思满怀了。可是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发愁!那些掌握权柄的大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小很少,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人没盼头。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作者明知故说,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痛苦之重,愁思之深。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
  • 下一篇:鲸落,是鲸鱼死后尸体沉入海底,并由此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