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目送

发布时间:2023年2月20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龙应台  文章ID:71662  浏览:

【原文】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问题】
    16.文中画线的两段文字完全一样,意思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不同之处。(6分)
    17.“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一句独立成段,有人说是总结上一段,也有人说是开启下一段,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5分)
    18.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二者表现手法上的异同。(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龙应台的文字看似温柔婉转,实则充满了对人生深沉的感慨,表现出对人生的幻灭。
    B.文章前后各有一段写景的文字,前者用秋天的果实隐喻儿子的成长,后者用雨丝渲染悲凉的氛围。
    C.“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一句,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我”了解的过程之慢。
    D.儿子由上小学时和我手牵手、进教室时不断地回头,到勉强忍受我的深情,再到完全关闭内心世界,反映了我对孩子教育的失败。
    E.父亲用小货车送“我”到大学时,不送到正门口,却送到侧门的窄巷边,可见父亲为维护女儿的自尊心用心细微。

【参考答案】
    16.①角度不同,前者是以母亲的视角,后者是以女儿的视角。或者答:前者是对目送儿子的感悟,后者是对目送父亲的感悟。(一点1分)
    ②“不必追”的内涵不一样,前者重在说儿子长大、独立是一种必然,后者重在是说父亲离去是自然规律。(一点1分)
    ③在文中的地位不完全相同,前者承上启下,后者是对全文的总结。(一点1分)
    17.参考答案一:总结上一段(1分)。“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突出“我”既要工作又要探望父亲的辛苦和忙碌(2分),也回答了裙子上沾着粪便赶回台北上班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二:开启下一段(1分)。“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强调这种情形对“我”而言是常事(2分),但这一次的原因却不一样,是去送别父亲(2分)。
    要求能言之成理。
    18.相同之处:体裁相同,都是散文;题材相同,都是写亲人之间送别的事情。(一点1分)
    不同之处:立意上,朱文重在怀念,龙文重在感悟;(一点1分)
    构思上,朱文是一个镜头反复呈现,龙文是六个镜头依次呈现;(一点1分)
    角度上,朱文的“我”被动接受父亲的“背影”,龙文的“我”主动“目送”儿子和父亲离去。(一点1分)(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19.A(没有对人生的幻灭)D(不能由此判定教育的失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
  • 下一篇:人类智商提高一倍会怎样?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