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雕花象牙扇

发布时间:2023年4月8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钱凯  文章ID:72787  浏览:

【原文】
    雕花象牙扇
    钱凯
    华灯初上,一辆辆小轿车络绎不绝地驶进古色古香的大院,按序停在绿荫丛中的会议厅前。
    在医学界闻名遐迩的外科专家慕容教授的车来得比较晚,悄悄地停在一侧。司机拉开了车门,后坐上的慕容教授以外科专家习惯,在车内顶灯柔和的光环下又审视了一下请柬的文字,方才款款下车。整个院子笼罩在光辉中,仿若白昼。她抬起头来,幽深的夜空高悬着一轮明月,她失神地凝望着明月,不知在想什么。司机轻轻地提醒着她,她才回过神来,用手抚了抚满头银丝,姗姗步入大厅。
    大厅里飘逸着音乐,那是很好听的《花好月圆》,江南丝竹的味儿,又揉进了电子音乐的伴奏,不高不低,徐缓有致,声声入耳,象是二三开的碧螺春,绵甜、幽香,沁人心脾。她在服务小姐引导下就了座,旁座坐着一位老翁,朝着她的方向看了看,她朝他颔首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这位老翁虽然不熟,却也见过几次,大抵都在类似的场合。她只知道他是省内曲艺界硕果仅存的泰斗,一部《三国演义》说了他家祖孙四代,甚是精彩。
    全国各界名人共聚一堂的中秋联欢会一年一度,她被邀的原因大概有很多,然而欣然赴会却是近几年的事情。抓了几十年的手术刀,近几年终于觉得自己太累了;况且,终年独自在家面对孤灯,她也确实是有点厌了。
    节目都是精选的,很像她平素喜欢的小菜,清淡、雅致,却别具—格正欣赏着,有人来到她席前,递上一个狭长的小纸包,说是刚从海峡彼岸探亲归来,受人之托带来的。她忙道谢、让座,身边那位泰斗刚好上台说书去了,旁边的座位空着。可他不坐。
    他似乎有点误会,也有些激动,“不,该谢的是令亲!我偶感小恙,去了日月潭附近的那座有名的医院,不料,端木院长闻知,竟然亲自为我诊治,且分文不收,说是万里之外见乡亲,岂可言阿堵?!我委实过意不去……”
    听了“端木”二字,她的心骤然紧缩。
    纸包长可七八寸,横头不到一寸见方。她紧紧捏着,欲拆开却又迟疑,心口只是怦怦地跳。40多年前圣约翰大学银杏树下风雨一别,这可恨的书痴竟然还记着我,莫非还是厚厚一叠痴话。想起那些默诵了近半个世纪的痴话,她顿觉面红耳热。她想提前退场,回到卧室,静静地享用这等了太久的音讯。
    不知怎的,她的手却拆开了纸包。是只紫色的天鹅绒小盒。打开小盒,她眼一亮,盒里静静地卧着一柄雕花象牙折扇,正面看反面瞧,一片片扇骨细瞅,竟无一字。她恍然若失,天涯海角地托人送来,竟无片言只字!这木头!
    小姐送来凉毛巾,她在额前拭过,忽觉那精美的雕花、刀法似曾相识。同窗数载,他为了练眼、练手指,一味苦心孤诣。她以为读懂了这“无字书”,于是将折扇合起,缓缓向外走去。
    一阵掌声将她惊住,老翁的《三国演义》博得了满堂彩。她猛然记起老翁最后收篇的警句:……分久必合。
    (有改动)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慕容教授“又审视了一下请柬的文字”的动作细节,可以反映出她做事情极其认真仔细的习惯。
    B.《花好月圆》符合中秋节联欢的场合,营造了团圆和乐的气氛,衬托出宴会宾客的喜悦之情。
    C.“分久必合”警句既呼应了上文老翁上台说《三国演义》的情节,又在结尾给人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D.本文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用直白朴实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沉的故事。
    5.小说标题“雕花象牙扇”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慕容教授,也有人说是慕容教授和端木院长两个人,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4.D
    5.雕花象牙扇是端木院长托人从海峡彼岸捎给慕容教授的信物,是两人爱情与相思的见证;雕花象牙扇是端木院长当年一刀刀雕刻成的,蕴含着他对慕容教授的一往情深;扇子的开合,象征着“分久必合”的美好结局,蕴含着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对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期盼。(共5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5分)
    6.观点一:主人公是慕容教授。小说的故事一直围绕着慕容教授来展开,细腻地描写了她的动作、神态和心理,表现了她晚年的孤单和对远在彼岸的恋人的思念,从而表达了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对亲人团聚、有情人能成眷属、祖国统一的期盼。(6分)
    观点二:主人公是慕容教授和端木院长两个人。小说是围绕两人的分离与相思展开的,既通过细腻的正面描写,表现了慕容教授晚年的孤单和对远在彼岸的恋人的思念,又从侧面表现了端木院长对恋人的一往情深,表达了被海峡隔开的一对有情人对能成眷属的期盼,从而表现了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主题。(6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文学经典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那么读者究竟为什么需要文学经典
  • 下一篇:陈寅恪先生轶事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