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第一幅画

发布时间:2023年4月22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张晓风  文章ID:73629  浏览:

【原文】
    第一幅画
    张晓风
    ①上中学时,我住在台湾南部一座阳光过盛的小城。整个城布满流动的色彩。春天,稻田一直蔓延到马路边,那浓绿,绿得让人凝滞。稻子一旦熟了就更过分,晒稻子可以纷纷晒上柏油路来,骑车经过,仿佛碾过黄金大道。轮到晒辣椒的日子,大路又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场”。至于凤凰树,那就更别提了,烈焰腾腾,延烧十里,和这座城里艳红的凤凰花相比,其他城市的“凤凰”只能算是病恹恹的“野鸡”。
    ②太绚丽了,少年时的我对色彩竟有点麻木起来。
    ③而且,那城充满气味,一块块的甘蔗田是多么甜蜜的城堡啊!大桥下的沙地仿佛专为长西瓜而存在。果实累累的芒果树则在每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负责试探好孩子和坏孩子。野姜花何必付钱去买呢?那种遍地生长的植物,随便哪个沟圳旁边不长它一大排?
    ④然而,我是一个有几分忧郁的小孩。两张双层床,我们四个姐妹挤在十六七平方米大小的屋子里。在拥挤的九口之家里,你还能要求什么?院子倒是大的,高大的橄榄树落下细白的花,像碎雪。橄榄熟时,同学们都可以讨点“酸头”去尝,但我恨那酸,觉得连牙齿都可以酸成齑粉。
    ⑤渐渐地,我找到一点生活的门道。首先我为自己的上铺空间取了个名字,叫“桃源居”,这事当然不可以给几个妹妹知道,否则,她们会大惊小怪,捧着肚子笑得东倒西歪。但只要不说,也就万事太平。反正,这是我的辖区,我要叫它“桃源居”,别人又奈我何?
    ⑥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好像是银行,我弄到一份月历,月历上有一张莫奈的画。我当然也不知这莫奈是何许人也,把Monet用英文念了几次(法文当然是不懂的),觉得怪好听的,何况那画面灰蓝灰蓝的,有光,光却幽柔浮动,跟我住的那个城里晒得人会冒油的太阳截然不同。
    ⑦欧洲,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在那个年代,异地几乎等于月球那么遥不可及。
    ⑧我去配了一个画框,把画挂在我那“疆域”只及一块榻榻米的“桃源居”里,心里充满慎重敬谨的感觉,仿佛一下子,我就和这个文明世界挂起钩来了。有一幅名画挂在我的墙上,我觉得我的上铺跟妹妹她们的铺位显然不同了,她们的床只是床——而我的,是悬有名画的“艺苑”。
    ⑨这是我拥有的第一张画,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也是我唯一拥有的画。莫奈,也成了我那个阶段最急于打探的一个名字。后来,我果真看到他的资料,原来是印象派画家。印象派画家是什么?对三十年前南方小城的中学生来说好像太艰涩,但我已经很满意了,原来我一眼看中的日历画,果真是件好东西呢!
    ⑩那样灰蓝灼白的画面,现在想来,好像忽然有点懂了。其中灰蓝部分透露出的是无比的沉静安详,好像只有欧洲才能那么安静。但由于灰蓝之外,有那么一点仿佛立刻要抓到而又立刻要逃跑的光,所以画面便有那么些闪闪忽忽像夏夜萤火虫般的光质。东方的绘画美在线条,但对那无可奈何的光,便只好用大片金色去弥补,可惜金色富丽斑斓,像温庭筠的词里所写的“画屏金鹧鸪”。日本人也爱用金色敷抹屏风,但太绚丽的东西,最后总不免落入装饰趣味。一旦沦为装饰,就难免有小气的嫌疑。
    11莫奈的光却是天光,十分日常,却又是长长一生中点点滴滴的大惊动,仿佛要有光,就有了光。
    12是的,就有了光,当年那个小女孩,那个只拥有四分之一寝室的灰姑娘,竟因一幅复制的画,忽然拥有了百年前黎明或正午的渊穆光华,拥有远方的莲池和池中的芬芳。她因挂了一幅画而发展出一片属于美的“势力范围”,她的世界从此变成一个无阻无碍的世界。
    13啊!我想今年春天我要去看看莫奈,我要去博物馆向他道一声“谢谢”。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当年把钉子钉入墙壁,为自己挂上第一幅画的感觉。
    (选自《读者》2021年第9期,有删改)

【问题】
    15.阅读全文,依据提示补全下表内容。

事件/环境
“我”的心理
上中学时,“我”住在充满色彩的小城
麻木
怕妹妹们知道的同时又很坚定
知道挂在“我”墙上的“名画”作者是印象派画家
“我”决定春天要去博物馆看莫奈
    16.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面语句。
    (1)大桥下的沙地仿佛专为长西瓜而存在。果实累累的芒果树则在每户人家的前庭后院里负责试探好孩子和坏孩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去配了一个画框,把画挂在我那“疆城”只及一块榻榻米的“桃源居”里,心里充满慎重敬谨的感觉,仿佛一下子,我就和这个文明世界挂起钩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7.文章第⑧段结尾一句中的“艺苑”指什么?请概述说明。
    18.文章以“第一幅画”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9.阅读全文后,你要向好友推荐这篇文章。请你从以下两方面中任选其一,谈谈阅读感受。(80字左右)
    ①美的教育
    ②精神世界

【参考答案】
    15.①为自己上铺空间取名叫“桃源居”
    ②满意、欣喜
    ③感恩
    16.(1)“试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芒果树以人的情态,突出芒果树的硕果累累对孩子们的诱惑,充满趣味性。
    (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画在“我”心中的重要性。
    17.此处的“艺苑”的表面含义是因名画我的上铺变成艺术品荟萃的地方。实则是指名画带给“我”精神寄托的居所。
    18.①作为文章的线索,串联起全文;
    ②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我”的第一幅画所带给“我”的精神寄托和美的艺术启蒙;
    ③以“第一”这样特殊的字眼,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9.示例一:美的教育。因为一幅画使“我”看到图画里动人的美景,给“我”带来美的感受和启蒙,这美的教育,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从贫瘠的生活里体会到了艺术的色彩和美,艺术的美可以滋养贫瘠的生活。
    示例二:精神世界。一幅画使“我”休息的一方天地变得不一样,因为这艺术品的点缀,让“我”贫瘠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使“我”的思想变得富足。一幅画的意义可谓重大。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写给嫦娥的一封信
  • 下一篇:地气是地中之王,是土地山川赋予的灵气。春日地气还阳,冰雪消融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