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锅酒

发布时间:2023年4月22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李天鹤  文章ID:73665  浏览:

【原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锅酒
    李天鹤
    ①晨曦还在大山之外,母亲的脚步声就赶走了屋檐下转了一整夜的风。母亲又要熬酒了,这已是今年第三次。
    ②熬酒,是老家对土法酿造小锅酒的一种叫法。母亲每年熬的酒,小部分进了她和我的肚子,大部分则祭了村子里男人们的五脏庙。男人们有事没事总要拐个弯进我家来,喝一杯酒,与父亲说几句话,才美滋滋地离开。我从楼上探身望去,父亲总是就着灯光,一个人把扑锅①、转缸②一一搬到厨房里,母亲则悠然看着父亲来回,把一口气喘得又粗又长。
    ③许多年前,这些事情都是母亲一个人做的,父亲虽爱喝酒,却从不掺和熬酒的事。
    ④父亲和母亲的相识与酒有关。父亲爱喝酒是出了名的,喝酒前后皆彬彬有礼,一派君子之风。母亲擅长熬酒,人称“酒娘子”。一个是“酒侠客”,一个是“酒娘子”,自然而然,结下了这美好的姻缘。他们成家后夫唱妇随,日子美满。光阴流转,家里的酒场慢慢少了,父亲也开始两鬓斑白,有了酒葫芦似的肚腩。光阴如酒,令人沉醉。但这世界哪容得下一个人长久沉醉呢?
    ⑤父亲帮着母亲熬酒是他生病后的事。父亲习惯了每天吃药的生活,母亲也习惯了父亲的不苟言笑。两人之间的话与家里的酒味一样,越来越少。父亲的痛苦和母亲的愁绪,分别写在脸上。
    ⑥有一天,母亲像变了个人一样,到处翻找熬酒器具,软磨硬泡地要父亲帮着熬酒。父亲磨磨蹭蹭地在她的唠叨中把煮好、蒸透的米提到屋外,在她的指挥下把酒药撒到油纸布上,用手和匀。母亲用手测试米的温度,直到温度适中,让他把米装进土瓮封严实。然后交代父亲每天定时查看土瓮。父亲撇撇嘴不吭声,倒真的每天都去看一眼。父亲的改变,于母亲来说是欣慰的。从那时起,母亲成了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小女孩”,而父亲成了她最重要的人。
    ⑦父亲什么时候开始不喝酒的?想来有近20年了。某天起,他变得滴酒不沾且暴躁易怒,那意气风发的酒侠客脸上开始结起腊月的霜,让人忐忑不安。后来,我无意中翻到了父亲偷偷服用的药,才知他得了糖尿病。这个可怜的男人,被冠以“一家之长”的称号,在他最脆弱、最需要关心时,只有母亲向他伸出双手。
    ⑧此时,天色渐明,村庄渐渐显现,灰瓦房顶上炊烟升腾。我的思绪被楼下母亲的声音打断。她嫌父亲扑锅时不够仔细而不断嗔怪着。我在楼上竖起耳朵聆听,从他们忙着熬酒时发出的各种声响,想象着他们琐碎中的温情。
    ⑨下楼时,屋里的灯光已被阳光取代,父亲正把一个装酒的小桶放在转缸出酒口处。不出所料,这最后一步母亲还是自己动手了。她催促父亲去客厅休息,自己则守着灶眼开始烧火。
    ⑩这些年,耳濡目染的我对熬酒也有一些心得。譬如,那装满米和酒药的土瓮最少一个半月才能启封,若耐得住性子,让它静静地在光阴中沉淀半年则更好。得到充分发酵的酒糟,熬出的酒清亮甘甜。譬如,熬酒时把酒糟放进大铁锅时,必得用极细的纱布包裹后再放进锅里才行,铁锅里一定要先放两瓢水,否则酒糟会粘锅发糊……母亲总说:“熬酒就是熬时间,熬一把火,从早到晚灶门口离不开人。这把火烧得大了酒就糊了,烧得小了就不出酒。”日子就在这熬酒的时光里不急不缓地流逝,父亲的烦闷和暴躁也被悠长的酒香慢慢抚平。
    11厨房里的酒香开始飘散,由淡至浓,填满了整个家。当这一锅酒的酒线滴溜溜地从出酒口出来时,母亲便把父亲拉过来品酒。我也凑上去想尝尝,母亲却把第一口递给了父亲。
    12大片阳光从屋顶倾泻而至,屋檐下的一切都深深嵌入了一个无限宽广而温暖的怀抱中。小豆芽工作室。灼耀的光华里,细长绵延的酒线正不断流淌,清澈透明。【村庄内外人世浮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锅酒。】
    [注释]①扑锅,是熬酒时需倒过来把大铁锅盖住的半圆形大锅。②转缸,是双层的土陶缸,外侧有可供酒水流出的小口,相对的一侧有个与扑锅管道大小一致的孔。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问题】
    14.下列对文章中引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擅长熬酒,人称“酒娘子”。——这一句中的引号起到特殊含义的作用。
    B.从那时起,母亲成了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小女孩”,而父亲成了她最重要的人。——这一句中的引号起到特定称谓的作用。
    C.可怜的男人,被冠以“一家之长”的称号,在他最脆弱、最需要关心时,只有母亲向他伸出双手。——这一句中的引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D.母亲总说:“熬酒就是熬时间,熬一把火,从早到晚灶门口离不开人。这把火烧得大了酒就糊了,烧得小了就不出酒。”——这一句中的引号起到引用的作用。
    15.对比并概括父亲生病前后母亲行为态度的不同,分析母亲转变的原因。(6分)

时间
母亲的行为
母亲的态度
母亲转变的原因
父亲生病前
一个人熬酒
默默无闻、甘于付出
(3)
父亲生病后
(1)
(2)
    16.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原文:当这一锅酒的酒线滴溜溜地从出酒口出来时,母亲便把父亲拉过来品酒。我也凑上去想尝尝,母亲却把第一口递给了父亲。
    改文:当这一锅酒的酒线滴溜溜地从出酒口出来时,母亲叫父亲过来品酒。我凑上去想尝尝,母亲说把第一口递给父亲。
    17.分析第⑦段的作用。(4分)
    18.请你谈谈第12段画线句的含义。(4分)

【参考答案】
    14.D
    15.(1)软磨硬泡地要父亲帮着熬酒
    (2)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3)希望酿酒能够宽慰脆弱、需要关心的父亲
    16.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将母亲对父亲的爱写得不露痕迹,而修改后的句子略显矫揉造作。
    17.从内容上看,本段属于插叙,写了父亲生病的过往,将母亲对父亲深深的爱表达了出来;从结构上看,本段解释了上文父母的愁绪,呼应上文内容。
    18.一锅酒将母亲对父亲的爱连接起来,只要用心体会,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港湾。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市民素养定义城市品格
  • 下一篇:观察下图“玉”的字形演变,可知汉字里绝大多数“玉”字旁的字都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