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D的歌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74869  浏览:

【原文】
    D的歌
    应该有一首平缓、深稳又简单的曲子,来配那两间老屋里的时光,来配它终日沉暗的光线,来配它时而的喧闹与时而的疲倦。或者也可以有一句歌词,一句最为平白的话,不紧不慢地唱,反反复复地唱,便可呈现那老屋里的生活,闻见它清晨的煤烟味,听见它傍晚关灯和锁门的轻响。
    到这儿来的年轻人,有些是像V那样等着分配更好的工作的,有些则跟我一样,或轻或重地有着一份残疾。健康的一拨一拨地来了又一拨一拨地走了,残疾的每次招工都报名,【但报名与落榜的次数相等】。
    D的嗓音并不亮,但音域宽,乐感好,唱什么是什么。D只是一条腿有点痛,但除了跑不快,上树上房都不慢。“文革”已到后期,电影院里开始放映一些外国影片了,那里面的音乐和插曲让D着迷。《桥》哇,《流浪者》呀,《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还有后来的《追捕》《人证》,D一律都看八九遍。“拉兹之歌”,“丽达之歌”,“草帽歌”,都能用“外语”唱,呼里咕噜咿咿呜呜——D说:“保证没错儿,不信咱们再去看一遍。”小T就笑。小T一边梳辫子一边说:“哇老天,您这可是哪国语呀,什么意思知道不?”D一脸不屑:“操心操心,你管它什么意思干吗?”小T说:“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瞎唱!”D故做惊讶状:“嘿,我说小T,你平时可不笨,长得也挺好,咋不懂音乐呢?音乐!用不着他妈的什么意思。”小T红了脸:“音乐就音乐,你管我长得好不好呢?”小T的话里露出几分满足。
    小T长得漂亮,自己知道,也知道别人知道。小T也爱打扮,不过在那年月里也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无非是把毛衣拆了织、织了拆,变出些大同小异的花样,或者刻意让衬衫的领子从工作服上面鲜艳夺目地翻出来。但那在翻滚着灰色和蓝色的老屋里和小街上,毕竟是一点新意。
    D不光能唱,那些外国电影中的台词他差不多都能背诵。碰上哪天心里不痛快,早晨一来他开戏,谁也不理,从台词到音乐一直到声响效果,全本儿的戏,不定哪一出。“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语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看呀,天空多么蓝啊,往前走,对,往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语出《追捕》)“那儿就你一个人吗?”“不,还有它。”“谁?”“死神。”(语出《爆炸》)“俄罗斯是农民的国家,没有城市也能活……”“呵,你描绘了一幅多么可怕的图画……”(语出《列宁在一九一八》)可惜我记不住那么多了。
    组长L大妈冲D喊:“你整天这么演电影儿可不行,还干活儿不干?”
    “您瞧我手底下闲着了吗?革命生产两不误嘛。”
    “你影响别人!”
    “谁?死神吗?”
    “滚,没人跟你贫嘴!想干就干,不想干回家!”
    “呵,您描绘了一幅多么可怕的图画。……”D把画笔往L大妈眼前一拍,“中国是人民的国家,不画这些臭画儿也能活!”
    “好小子,有种的你走!你怎么不走呀?”
    D翘起二郎腿,闭起眼睛唱歌:“妈妈~,杜哟瑞曼巴~得澳斯绰哈特~哟~给喂突密~?”(Mama,do you remenber,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L大妈冲大伙喊:“都干活儿,谁也甭理他!”
    老屋里静下来,只有D的歌声。“……我看这世界像沙漠,四处空旷无人烟,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都没来往……”轻轻地有些窃笑。有几个老太太忍不住笑出来,劝D:“算了吧,别怄气,都挺不容易的,干吗呀这是?快,快干活儿。”D说一声“别打岔”,歌声依旧,一首又一首唱得陶醉,仿佛是他的独唱音乐会。L大妈脸红一阵白一阵。大窗上漏下一道阳光,在昏暗的老屋里变换着角度走,灿烂的光柱里飘动着浮尘和D悠缓的歌声……阳光渐渐移在D的身上,柔和宁静,仿佛舞台灯光,【应该再有一阵阵掌声才像话】。
    近午歌声才停。D走到L大妈跟前,拿过画笔,坐回到自己桌前干活。
    (节选自史铁生《老屋小记》)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一段富有抒情意味的环境描写,既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也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氛围。
    B.小D歌声悦耳动听,在当时却没有知音,反而引来小T和大妈们的嘲讽,说明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人们对艺术缺少了解。
    C.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比如“你管我长得好不好呢”就把小T的羞涩与自得表现得很到位。
    D.对一些外国影片,小D一律看八九遍,既表现他对音乐的着迷,也表明文革末期人们的业余娱乐生活相对贫乏,但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5.根据上下,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5分)
    (1)但报名与落榜的次数相等。
    (2)应该再有一阵阵掌声才像话。
    6.小说花了不少笔墨来塑造小T这个人物,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B(“没有知音”太绝对;“人们对艺术缺少了解”文中没有提及,无中生有)
    5.(1)①表面上写残疾人每次参加招工都失败。②实际表明当时的社会对残疾人有较大的偏见。③隐含作者对这种社会现实的不满。(3分)
    (2)①D的歌声悠扬优美,在特定的年代却无人赞赏。②D用他的歌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作者认为应该得到大家的认可。(2分)
    6.①从人物形象上看,小T与小D的对话,侧面表现(烘托了)了小D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使小D的形象更为丰满。②从故事情节上看,他们之间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从主题上看,使主题更加突出,小T变换毛衣花样,把衣领翻出来,与小D爱唱歌一样都表现那个时代的青年对美的渴望与追求。(6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城市的规模到底该多大
  • 下一篇:纵笔三首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