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1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74991  浏览:

【原文】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减)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

【问题】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若春和景明/晦明变化者
    B.此乐何极/初极狭,才通人
    C.把酒临风/临表涕零
    D.不患退而无居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抓景物特点,描绘洞庭阴雨和洞庭春晴,是为了抒发“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
    B.乙文“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C.甲文文末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完全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D.乙文塑造范仲淹形象既有直接的语言描写,也用了对比与衬托的手法。
    12.甲文中范仲淹写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仁人之心”是指什么?他的一生又是怎样践行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9.B
    10.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②(家里)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
    11.C
    12.“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范仲淹一生中生活节俭,吃食与居住都很俭朴,从不考虑自己的生活享受,却“好施予”,设立义庄赡养族人,从而引导了官场良好风气。
    【解析】
    9.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明媚,明亮的意思;
    B.尽头/很,十分;
    C.都是面对、面临的意思;
    D.都是害怕、担忧的意思;
    故选B。
    10.
    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如原句有特殊句式,翻译时按现代语序来,如省略句,省略的部分翻译时要补上。重点词语有:
    (1)浮光:浮动的光,这是写月光照耀下是水波。壁:圆形的玉;
    (2)重肉:两种以上的肉。妻子:妻子儿女。
    11.
    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C选项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自比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又含蓄委婉地给友人滕子京以勉励。题干表述有误,故选C。
    1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以看出,古仁人是品德高尚的人。阅读全文,了解内容,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两字,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迹即可。“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说明他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根据“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可以概括为“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根据“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可以概括为“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
    (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却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超过六十岁,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园中的树木,但肯定住不上了!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
    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义。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就像死了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
  • 下一篇:州宅堂前荷花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