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为良心标价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4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刘开学  文章ID:76088  浏览:

【原文】
    为良心标价
    刘开学
    吴书田和吴书耕是一母双胞胎的弟兄俩。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弟兄俩同受业于一个私塾先生。那先生四书五经讲得并不怎么样,却写得一笔好字儿。字儿是人的脸面儿。字儿是人的招牌。字写端庄了,写字的人才周武郑王。这些话常挂在先生的嘴边。似乎,民国的基础教育没别的科目,就是识字写字。也难怪,七八十年过去了,现在不还是有人说,上学不就是念念书、识识字吗?
    在先生的教诲下,书田、书耕也写得一笔好字儿。弟兄俩俨然成了小城的书法家。
    日本人打进小城的时侯,书田、书耕已经成人。哥哥谋了份日本人的差事。弟弟不甘当亡国奴,远走了他乡。
    有人说书耕当了八路,有人说书耕落草为寇。
    没有弟弟字的参照,哥哥的字似乎更出类拔萃了。那些年,小城的门脸字号、茶楼酒肆到处是他的墨迹。
    六十年过去了。哥俩都早己作古,就是他们的名字也在多数人的记忆里消失了。可是,小城却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各项经济、文化活动也都盖上商品印鉴,打上市场化运作模式。
    一日,文化市场又举行了一次拍卖会,拍卖物是吴书田、吴书耕的字儿。
    尽管吴书田的字很好,也曾风靡一时,但他毕竟当做汉奸,大节有亏。他的一幅字喊到两万的时侯,竞拍者的喉咙有如断了电的喇叭,再也不发声了。
    吴书耕的字儿拿出来时境况比吴书田的还惨,喊到五千的时侯再也没人理会。
    这时,有一老人举起了左手:“我喊一万!”
    拍卖师落下了锤子:一万了,一万呀!会场人们开始骚动,但是没有人接茬。人们把老人看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不知道他凭什么出这个价。
    “一万五!”老人又喊,并举起了右手,为一万五造势。其实,这时说喊己不准确,老人是在吼。可是,依然没有人理会,激不起人们竞拍的热情。
    有人开始说风凉话了:这老爷子是不是有病?也难怪,拍卖场上竞拍的主儿哪个不是神秘兮兮的,谁知这老头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再说,他左手一个价,右手又一个价,自己跟自己叫板,不有病是什么?
    “没人接着喊是不?我喊两万了!”老者郑重地举起了左手。
    “噢”——拍卖场开了锅,同时也把一个五十岁左右模样的人喊了起来。“老伯,你不能这样喊!”那人说。
    “我喊我的,你听你的,关你什么事儿?”老者说。
    “我可是主家。我可不想让您老用这种形式救济我!再说,我囊中并不羞涩。”那人解释。
    “你是——?”老年人问。
    “我是吴书田的儿子。吴书耕是我叔。其实,我倒希望价高,不管哪幅,喊上去得利的都是我。”
    老人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没人喊是不,那我喊两万八!”老人高高地举起了右手,象是宣誓:“你们知道不,吴书耕是我的战友。他是八路军战士,他那握过笔的手举着大刀砍掉过七八个鬼子的头!”他顿了顿说:“不把他的字喊上去,我对不住良心!”
    全场都在静静地看老人。
    “人,不能只讲钱。可是,“今天这事儿只能用钱说话了!”
    会场的空气凝固了,人们已经不在呼吸;会场的声音冻结了,人们听得见自己的心跳。拍卖师高高地举起了拍卖锤,却又忘记了往下敲。大家都张着嘴。张着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长久地沉默之后,会场里突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问题】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中国人一贯重视汉字的书写,认为字迹的美丑与人品的高下有联系,所以从古代直到民国年间,国人的基础教育不设置别的科目,就是识字写字。
    B.日本鬼子占领小城后,吴书耕不愿当亡国奴,逃离了家乡,但他的去向和以后从事的活动一直不为家乡人所知。这一情节为后文自然地埋下了伏笔。
    C.在拍卖会上,老人不是在喊价,而是在怒吼;这吼声,饱含着对战友吴书耕遭受冷落的愤慨,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对洗刷民族耻辱的愿望。
    D.书法作品的主家表现得自大自负,他突然站起来阻止老人,恐怕还有这样一种担心:老人的举动有可能导致这场拍卖会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E.钱不是万能的,良心也无法标价,但在拍卖会这个特定场合里,竞拍价的高低却直接反映着拍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老人说“今天这事儿只能用钱说话了”。
    8.在拍卖会上,吴书耕的字并不比吴书田的字差,可是,他的字竟然拍不过汉奸的字。这一情节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活动?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4分)
    9.本篇的结尾,拍卖师出于职业习惯举起了拍卖锤,却忘了往下敲。小说在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预示了某种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结果。那么最终,这个拍卖锤是敲下去了还是没敲下去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7.AC【A项,“结论武断”,原文中是“似乎,民国的基础教育没别的科目,就是识字写字”,带有调侃之意,并非对民国教育做判断、下结论;C项,“主观臆断”,选项中“对日本鬼子的仇恨”错。】【4分,答对一个给2分。】
    8.心理活动:①吴书田的字,艺术质量很高,但人品有缺,珍藏这种人的书法作品,好像不太合适,良心上也难以接受。【1分】
    ②吴书耕的字,艺术质量也很高,但人品怎样,更是无从得知,于是便无法决定是否继续往上叫价。【1分】
    作用:①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为下文老人的愤然出手做铺垫。【1分】
    ②从关照主题上看,表现出人们在民族大义、大是大非面前,是有着发自良心的取舍的。【1分】
    9.(一)我认为拍卖师没把小锤敲下去。
    ①情节设置上:虽然老人摆出了一副竞拍的架势,但自己跟自己竞价,明显不符合拍卖的规则;
    ②环境氛围上:掌声表明大家已经一致公认了这幅字的价值,不需要拍卖师一锤定音了;
    ③主题呈现上:这锤不必落下,就已经敲在了人们心上,人们已经用自己的良心为这幅字标出了它应有的价值;
    ④人物心理上:拍卖师已经被老人的举动和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没必要非落锤成交,让老人出这笔钱。【6分,任选三点,每点2分。没有表明观点态度的语句应适当扣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我认为拍卖师把小锤敲下去了。
    ①人物身份上:落锤符合拍卖师的身份,是体现职业素养的行为;
    ②环境场合上:符合拍卖会场的规矩,作品价值的体现具有公信力;
    ③主题显现上:对得住英雄,对得住老人,对得住大家,也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④环境氛围上:掌声表明这幅字值那么高的价,也含有让拍卖师一锤定音之意。【6分,任选三点,每点2分。没有表明观点态度的语句应适当扣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故宫木匠李永革
  • 下一篇:柴成务传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