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20世纪70年代秋天的傍晚,在橘色的夕阳下,人们吆喝着将一车
作者:未知 文章ID:76124 浏览:
【原文】
难忘20世纪70年代秋天的傍晚,在橘色的夕阳下,人们吆喝着将一车车的红薯推上沙土岭,萧条寂寞的山岭一下子热闹起来。男人左手扶着装有锋利切刀的擦薯板,躬身用腹部顶住使其稳固,右手握着红薯飞快地上下移动。随着“呱嗒呱嗒”富有韵律的节奏,红薯片顺着锃亮的刀刃一片一片地落下来,一会儿便是一座白花花的小山。这时,女人和孩子便双手麻利地将一堆堆红薯片摊开。很快,漫山遍岭便呈现出一片灰蒙蒙的银白,与渐渐来临的夜幕融在一起。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一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星斗。灯影里的沙土岭在飒飒的秋风里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那时,不管多么累,①,努力地支撑着双眼,跟在大人身边,干提灯的活儿。我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片的动作,不住地在心中祈祷,手千万不要碰到刀子啊。②,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手指,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提灯实在提烦了,我便把灯挂到槐树枝上或支起的独轮车车架上,坐在岭顶,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问题和参考答案】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18.B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标注注释内容。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注释内容,与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声音的延长;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用于引文后,标示作者。
19.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参考答案:①我都会千方百计驱除睡意②切红薯片是个技术活儿。
第①处,根据横线前的“不管多么累”和横线后的“努力地支撑着双眼”可知,此处应填“我都会千方百计驱除睡意”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横线钱的“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片的动作”和横线后“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可知,此处应填“切红薯是个技术活儿”之类的内容。
2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参考答案: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若明若暗的风灯比作闪烁的星斗,生动形象。②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土岭人格化,展现了夜幕下秋风中的沙土岭给人的感觉。③使用叠词,突出了描写意象的特征。④使用四字句,使文章典雅有文采。(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