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人被称为“空巢青年”。他们多数为80后
作者:未知 文章ID:76196 浏览:
【原文】
当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人被称为“空巢青年”。他们多数为80后、90后,居住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面临住房、交通、婚姻等诸多问题,而且很多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即使如此,他们仍不愿离开城市,依然在为梦想不懈奋斗。他们一般与周围邻居互不相识,在大城市中独自生活,极易产生孤独感。因而,一些“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是社会的“多余人”,而悲观厌世、自暴自弃。另外,一些人还给他们贴上了负面标签,不仅将他们视为边缘人群,更错误地认为“空巢青年”是“问题青年”“自闭青年”,导致他们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偏差,成为“空心青年”。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关键在于“空巢青年”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志愿者团队,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排解自己的苦闷,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让自己内心产生愉悦感。但是,社会中始终有一部分人使用“有色眼镜”看待“空巢青年”,缺乏对他们的包容与呵护,使他们感受不到源自社会的关爱,致使其无法融入社会大家庭。对于“空巢青年”而言,他们接触最频繁的人就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这些人也就成为了“空巢青年”最亲密的人。单位要换位思考,加强对他们的人性关怀,尽可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当前“空巢青年”最大的压力就是住房,他们多数经济条件拮据,却要承担高昂的租房费用。所以,政府也应针对他们推出保障性住房,减免相应的房租费用,减轻“空巢青年”的生活压力。
(节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问题】
28.“空巢青年”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9.导致“空巢青年”成为“空心青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0.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解决“空巢青年”的“空心”问题。
【参考答案】
28.①独居城市;②多为80后、90后;③心理压力大;④生活条件较差;⑤为梦想不懈奋斗;⑥被边缘化。
29.①个人因素: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多余人”,悲观厌世、自暴自弃;②社会因素:一些人给他们贴上了负面标签,将他们视为边缘人群,使他们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偏差。
30.①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并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②其他人要包容与呵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③用人单位要加强对他们的人性关怀,缓解其心理压力;④政府要推出保障性住房,减免费用,减轻其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