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堂号

发布时间:2023年8月22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袁炳发  文章ID:77161  浏览:

【原文】
    堂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用的正是这个袋子!
    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几年后,“文革”开始,“红卫兵”的“破四旧”将我家的牌位、堂号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当时,大伯为了保护堂号,和“红卫兵”们厮打起来。结果,大伯的一条腿被“红卫兵”们打伤致残。
    从此,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揭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问题】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既可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张爷爱憎分明: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
    C.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我们家”优良家风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离不开父辈们对“堂号”的坚守与保护。
    5.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5分)
    6.“敦本堂”这个堂号对“我们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4.
    【答案】C
    【解析】没有外貌描写。
    5.
    【答案】①交待“偷鸡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遭遇水灾,全镇困顿;②推动情节发展:正是由于几乎家家缺吃少穿,才会发生“偷鸡事件”;③为张爷误会“我们家”埋下伏笔:初来乍到的外来户且生活艰辛;④从侧面交待父亲坚持“自证清白”的原因:投奔同乡且立足未稳;⑤用生存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家对家风的坚持:再困难的生活,人也不会堕落。(每点1分,答到4点给满分)
    6.
    【答案】对家族整体层面的影响:“偷鸡事件”中坚持自证清白,赢得张爷及乡邻的信任,让大伯三兄弟找到工作;大伯三兄弟在纸厂任劳任怨,在黑龙江扎下了根。
    对家族个体成员的影响: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名声,坚持自证清白;大伯极力保护祖辈牌位与堂号,并将堂号刺在胸口;“敦本堂”早已在我心中生根,为官多年,一尘不染。(对家族整体和个体的影响各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如今,科学与技术所构成的“普照光”照耀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
  • 下一篇: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武皇特所钟爱。帝时年十一,从行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