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个世纪以来,研究非西方文化的西方人类学家,已经关注到亚洲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日  更新时间:2023年9月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77609  浏览:

【原文】
    一个世纪以来,研究非西方文化的西方人类学家,已经关注到亚洲、非洲等文化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了。其实,文化的历史性与社会性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得特别浓厚。过去人们认为,黄河流域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最早的土壤。然而,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代表了长江三角洲文化,已有7千多年的历史,太湖周围的良渚文化也有5千多年的历史,这些文化的特点是以农业为主,耕种已用犁,种的是稻谷,会纺织。这两个文化类型,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已定居了的乡土文化。可见,浓厚的乡土性,广泛存在于中国南北方辽阔的大地上。
    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稳定,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一套,所以延续了几千年,多少代人生活在稳定的历史继承性中。这种特殊的历史性,也表现在我们文化的精神方面。自孔子时代起,倡导人文关怀,不关心人死后的灵魂归属,而关心现世生活。这不是说,中国人不在“死活”之间寻找关联性,而是说,我们不像西方人那样把死人与活人分离开来,而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与现世生活有关的连续性.
    中国文化的注重历史性,要从亲属制度说起。中国是一个看重祖宗和子孙的社会,个人是上下,前后联系的一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生命在时间和空间里有一段属于个人的份额,但它并非是个人性的。个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但更重要的是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得以不朽,是因为他立德、立功、立言,从被社会承认、对社会做出贡献、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阐述,而得到超越人的生物体的生命。
    在中国文化中,文化在这个特殊意义上具有的历史性,又紧密地与文化的社会性相联系。人生在一个所谓的“社会结构”中,出生后要在社会中从幼年到成年,变成社会人,接受一套这个社会的文化内容。这个过程,是靠“学而时习之”,靠模仿,对模仿不满足后,就要创造,个人的创造为社会接受后,变为集体的东西,就超越了个人,成为集体的和不朽的文化。在中国文化里,文化是流动和扩大的,有变化和创新。像“天人合一”一样,个人生物体——集体——共识(包括语言、意义、反应),即人——社会——文化,在中国文化里是重要的连续体。中国传统文化里强调一个重要的道理,即文化只是作为一个环节,本身要维持,也要创新。各人的生死是有先有后的,但活着的与死去的有共同的文化联系。个人在一生中的立德、立功、立言虽然是个人的,但却因出于个人作用而进入了文化体和社会体,成为非个人而且是不朽的。文化有自己的历史,本身有历史的继承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体现在一般所说的“民族精神”上。强调历史,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关怀来实现文化的关怀。祖宗和子孙之间是一个文化流,人的繁殖指的不仅是生物体的繁殖,也是文化的继替。
    ——(摘编自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在文化的精神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性,倡导人文关怀,不在“死活”之间寻找关联性。
    B.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社会的文化内容,对社会的文化内容进行模仿,这体现了文化的历史性。
    C.社会的文化内容,影响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同时需要个人的创造来不断丰富和完善。
    D.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当个人不满足于对文化的模仿时就要创造,这些创造就都成为了集体文化中新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学者关注的亚非文化对比,证明中国文化更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
    B.文章联系儒家的价值理想和人的社会化过程,深入地分析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C.文章先在开头部分点明自己的观点,再先后论证中国文化注重历史性和注重社会性。
    D.文章在论证时侧重于道理论证,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阐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3.下列诗句的内容,不能体现个人作用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一句是(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参考答案】
    1.C
    2.A
    3.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日前,一张用【】的图案绘制的“全国高铁线路图”在社交媒体上引
  • 下一篇:7月3日一早,景迈山上寨村村民正在准备祭寨心。寨心是一个寨子寨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