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翻墙

发布时间:2023年9月10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王晓渔  文章ID:78073  浏览:

【原文】
    翻墙
    王晓渔
    人类诞生以来,墙的历史有多长,翻墙的历史就有多长。
    155公里的柏林墙当然不会例外。从1961年8月13日初具规模,到1989年11月9日轰然倒塌,翻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据说当年的柏林墙工程代号是“中国长城第二”。在中国,并不缺乏翻墙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同样是小人物与墙的故事。在这个传说面前,秦始皇、家天下、大一统、富国强兵、万世可递,这些坚硬的词语都变得不堪一击。
    如果说秦朝的翻墙是水滴石穿的“哭墙”,那么东德的翻墙则是用脚投票的“越狱”,而在中国,用脚投票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侯并立的时代,国民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出国也无需护照,诸侯通常以内政清明吸引民众。孔子本人曾表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壮志难酬,编一个竹筏,漂洋过海,这是他的权利。
    墙是阻隔、是壁垒、是界限,但是人们也可以在墙上开启门和窗,也可以把墙变成自由书写和发表的地方。顾城有一首天才短诗《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画家徐芒耀,直接在《我的梦》里画出破墙而出的“我”,“我”就是一把钥匙。在台湾,雷震先生因为组党身陷高墙之内,胡适先生赠以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可以视为翻墙之歌。
    除了柏林墙、长城这些有形的墙,还有很多无形的墙: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人们有时在自己的国家里只能暂住;在地球村时代的网上,时时遇到“该页无法显示”;在路上迎面见到陌生人,我们不是微笑而过,而是充满警惕;……每次读到柏林墙的故事,尽管远隔万里并且相隔二十年,我总是感动不已,虽然这种感动随即会被沮丧代替,我依然会提醒自己:翻墙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问题】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8.文章第三段中“用脚投票”的意思是什么?该段引用孔子话的用意是什么?
    19.从全文看,“墙”包含几层含义?

【参考答案】
    17.①首先通过例证说明人类翻墙历史悠久;②接着,以顾城等人为例,说明人们一直以不同的方式与之抗争;③最后作者指出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墙,呼吁大家继续翻墙。
    18.(1)“用脚投票”在文中的意思是离开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前往自己满意的地方,即自由选择。
    (2)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用脚投票,自由选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19.①指生活中砖、石、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②指现实中人为设置的有形的阻隔、界限等;③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和人们内心不合时宜的习惯、认识等无形的阻隔、界限。
    【解析】
    1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一般的论述文往往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就要大致搞清楚在开头的引论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中间的本论部分用了哪些材料,结尾如何收束、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各小段内容人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作答时按照“首先”“接着”“最后”顺序进行概括,如本文大概论证思路是:首先通过举例“柏林墙”“长城”说明人类翻墙历史悠久,接着,以顾城、徐芒耀、雷震先生等人为例,说明墙是阻隔、是壁垒、是界限,但是人们也可以在墙上开启门和窗,也可以把墙变成自由书写和发表的地方。最后作者指出现实中除了柏林墙、长城这些有形的墙,还有很多无形的墙,“翻墙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组织答案时需要提炼语言。
    点睛:概述论述层次是就文本本身特点设题,出题的形式上有两种:局部段落论述层次概括和整体文章论述层次概括两种。梳理论证思路:(1)阅读。要强化阅读,要深入细致地读,勾画圈点地读。整体把握全文论证思路的阅读要这样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以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简明的一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缩成几句话;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清晰的层次。局部段落论证思路的阅读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前提下更需要细读:看看全段有几个句子,每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合并。就是合并段落(句子)。论证思路题从表面上看是“分”的问题,其实是“合并”的问题。文章中哪几段可以并为一层,段落中哪几个句子可以归为一类。“并”说到底是文章中间两三个段落的合并问题,具体段落也是如此。是把有共同意思的内容归到一起,像中间段落如果是并列或递进关系完全可以“并”为一层。
    18.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章第三段中‘用脚投票’的意思”及思考“该段引用孔子话的用意”。作答时先找出“用脚投票”在文本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前后语境进行分析。原文说“在中国,用脚投票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侯并立的时代,国民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出国也无需护照,诸侯通常以内政清明吸引民众。”并引用了孔子的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如果壮志难酬,编一个竹筏,漂洋过海”。那么“用脚投票”的意思就是离开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前往自己满意的地方,“这是他的权利”。引用孔子的话也正好表明了这个意思,且证明“在中国,用脚投票也有着悠久的传统”。作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立足于文本,不可脱离文本内容随意回答。
    19.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墙”的含义。作答本题可以立足于文本,从中筛选相关信息。从原文看,“墙”可以指现实中实实在在的有形的墙,如柏林墙、长城等,也可以指“很多无形的墙”,如“严格的户籍制度”“时时遇到‘该页无法显示’”等,“墙是阻隔、是壁垒、是界限”等,作者认为“人们也可以在墙上开启门和窗,也可以把墙变成自由书写和发表的地方”,“翻墙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作答时注意语言的简洁。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永不道别
  • 下一篇: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