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
作者:未知 文章ID:78075 浏览:
【原文】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渐渐开始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问题】
26.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
27.请具体解释“譬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作用。
28.试分析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
【参考答案】
26.①文学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是功利的附庸和政治的工具。②文学与经学有机融合。③文学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渐渐被认识和接受。
27.①周公、孔子在建立人伦方面有创始意义。②曹植造词炼句在“文的自觉”方面有创始意义。③钟嵘用这个比喻表达对曹植“文的自觉”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28.①创作题材上,体现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②创作手法上,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这两句描绘了明丽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形象鲜明生动。③造词炼句上,“生”“变”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的变化,使得这两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解析】
2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找到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写“汉代文学”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依据题干所说,到文中圈划出相关的信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
2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具体解释‘人伦之于周孔’在文中的作用”,回答此类题目,应先到文中找到这个句子,然后结合语境理解该句的意思。“人伦之于周孔”,这句话本身是所说周公和孔子在建立人伦方面有创始意义,钟嵘用这句话来评价曹植在文的自觉方面的意义,这是肯定了曹植的价值,同时也表达出对曹植的赞扬和肯定。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比如本题就应回归文本,找到“人伦之于周孔”,并明确这句话所指向的对象。二是要划出要点。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三是要筛选领悟。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其二是要分条。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要用①②③标示出来,表现出答案的条理性。其三是要升华。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当然,答题还必须简明扼要,语言精练;大体相当,讲究匀称。
2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试分析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首先应从文中找到关于“文的自觉”的内容,比如“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然后再结合“池塘胜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分析题干,明确题干所问的问题,比如本题,“试分析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这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出有关“文的自觉”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