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诗的产生和流传,很大一部分源于对音美的表现。音美,是诗区别于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2日  更新时间:2023年9月2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78539  浏览:

【原文】
    诗的产生和流传,很大一部分源于对音美的表现。音美,是诗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根本要素。没有音美,则诗不能称诗,歌不能称歌。应该说,中国很早就产生了以音来表现文学的形式,这就是最早的民歌或谣歌。尽管这种民歌或谣歌未必有文字表现,但这种声音的文学,随着汉语的成熟,逐渐形成了文字的文学,而且成了追求声形合一的韵文文学。中国韵文文学产生的源头,即以最早的歌谣为代表。所谓韵文,即是美文,有韵方能产生美,无韵则不美。故凡美文,无不追求韵律。
    韵律如何产生?古老的四声,是中国汉语的基本韵律规则。所谓四声,即通常所说的平、上、去、入,也即我们现在通行的一二三四声。四声中再加入平声、仄声,则形成阴平、阳平八音。四声与八音,构成了汉语的八个基本音节,这也是形成韵文文学的基本要素。音节是构成音韵美的基本要素。有了高低起伏的音节,才有旋律。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音韵学,而是一种最基本的美学追求。如果我们用原思维的方式去想象,则不难理解。尚不识字的小孩,就喜欢听和模仿动物的声音,他甚至能把自己当成动物,把动物当成自己,把动物当作好朋友。每当他听到动物的声音,就会很愉悦,因为,他感觉自己在和动物交流。为什么呢?因为,懵懂未开的孩童,当然和动物更有亲近感。不过,动物的声音和人类(小孩)模仿的声音毕竟有区别。动物的声音是原始的、未经修饰的,而人类(小孩)模仿动物的声音则是经过人修饰的,比如人类(小孩)模仿老虎叫声时,发明了一个汉语词汇:嗷呜。“嗷呜”就是一个经过汉语修饰了的音节,而且是有起伏的音节。再比如鸟叫声:咕咕。鸟叫的时候,这个音节是没有变化的,两个“咕”都是同一音,但当我们人去读的时候,前后音节就发生了变化,第一个“咕”是一声,第二个“咕”则成了轻声。这就是节奏。再比如:妈妈。当我们都读一声时,便明显没有节奏感,但当我们读声、轻声时,节奏感就出来了。再比如小孩叫小猫“喵”,如果按照纯正的普通话来读,就是miāo,读一声,但当小孩去读的时候,却不是读一声,而是中间有一个拉长的起伏的声音,这就是一种拟音。所以,当要用文字来描述这些声音时,当一个汉字无法表达这种声音的美感时,就必须增加一个字来表示,比如当我们用单个字“喵”无法形容小孩学小猫叫的美妙乐感时,就得再增加一个“喵”,即“喵喵”,甚至用三个字“喵喵喵”来表示。两个以上的音节就构成了诗歌。
    什么是诗?诗一定是与韵律有关的。某种程度上说,诗不仅仅是文辞的艺术,更是声音或音节的艺术。汉语诗歌之美,一定是通过音节呈现的。只有具有音节或音律之美,才能成诗。否则,便不是诗。所以,写诗,必读诗;读诗,则必吟诗;吟诗,则必有律;有律方能吟,有律方为美。诗而不能吟,则不能为诗。诗的美学价值,往往在文辞之外。
    (摘编自《韵律和诗》)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音美是诗歌之所以称诗歌而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根本要素。
    B.最早的民歌、谣歌是以音来表现文学的形式,产生于中国。
    C.小孩因为喜欢听和模仿动物的声音,所以和动物更有亲近感。
    D.汉语中的诗歌之美通过音节呈现,而诗的美学价值在文辞之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指出音美同诗的产生和流传关系密切,追求声形合一的中国韵文文学可以追溯到未必有文字表现的歌谣。
    B.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人类模仿动物的声音等浅显的例子,层层递进,形象地阐述了韵律产生的过程。
    C.文章指出音节是构成音韵美的基本要素,作者没有大谈高深的音韵学,而是从美学追求的角度分析,论证深入浅出。
    D.文章用人类模仿老虎的叫声与小孩学小猫叫的例子,形象地证明这些声音都是经过修饰了的有起伏的音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美文无不追求韵律,是因为美文即是韵文,有韵方能产生美,无韵则不美。
    B.从美学追求的角度看,音节作为音韵美的基本要素,有高低起伏,才有旋律。
    C.形成韵文文学的基本要素是四声八音,而其也是构成汉语的八个基本音节。
    D.如果不具有音节或音律之美,就不能成诗,诗可以说是声音或音节的艺术。

【参考答案】
    1.A
    2.B
    3.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2014年,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们还在讨论4G如何普及
  • 下一篇:西媒称,中囯在全球电子商务中所占比重已达42%,拥有全世界三分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