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作者:王维 文章ID:78988 浏览:
【原文】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①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域双风阚,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注:①蓬莱:即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阁道: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王维的这首七律,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紧扣“望”字去写,写得集中,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B.首联中的渭水、黄山、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意境开阔,历史色彩浓厚,时空感均因之而增强。
C.皇帝的车驾在空中的阁道上,回看宫苑自是一番景象。“花”和“柳”点出了春天,“花”字也透露了些许惋惜之情。
D.尾联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是一次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并非是为了赏玩景物。
E.这首应制诗不落窠臼,构图上阔大美好,为那个繁盛的时代写下了一曲颂歌,也流露出诗人不受重用的伤感。
15.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4.CE
15.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雨中春树、人家和高大的凤阙,烘托渲染了一种祥瑞的气氛,表达对盛唐热爱赞叹之情;②衬托,春雨之下的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都的阔大、壮观和昌盛;③呼应题目“雨中春望”,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做铺垫。④对仗工整,“云里帝城”与“雨里春树”相对,点明了春雨天气;“双凤阙”与“万人家”相对,写出了皇城与百姓房屋都处于春雨的润泽中,表现了当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花’字也透露了些许惋惜之情”有误;从诗中来看,“雨中春树万人家”,“花”字不能体现凄清的气氛,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E项,“也流露出诗人不受重用的伤感”有误;这首应制诗是歌功颂德之作,结尾两句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诗中描绘的景象饱满生动,可以让后人窥见大唐盛世一景。并无不受重用的伤感。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句的能力。首先要回顾鉴赏的角度,然后把握诗句所写的内容。“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承颔联继续写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考生可以从句式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
点睛:鉴赏诗歌语言答题步骤如下:先解释该句的含义,理解诗句的表层含义,要找出句中的关键词;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句放入原诗描述的景象或情状中,体会该句的妙处;指出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衬托、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分析该句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或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比如本题中,可以先从修辞来看,这两句使用对偶的修辞,“云里帝城”与“雨里春树”相对,“双凤阙”与“万人家”相对,句式工整,既交代了天气,又写出了当时政事通达,百姓和乐的社会状况。从写景来看,诗人借助春树、人家以及凤阙渲染了祥瑞的气氛;从表现手法来看,“春树”“人家”与皇宫相互衬托,凸显帝都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