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精确的婚姻学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7日  更新时间:2023年10月7日
作者:欧·亨利  文章ID:79008  浏览:

【原文】
    精确的婚姻学
    欧·亨利
    “我对于女人的欺骗手段从来就没有很大的信心。即使在问心无愧的骗局里,要她们搭伙同谋也是靠不住的。”
    “这句话说得对。”我说。
    “干吗不呢?”杰夫说。“她们自有男人来替她们营私舞弊,或是卖命干活。她们办事本来也不算差,但是一旦感情冲动,或者虚荣心抬了头,就不行了。有一次我和安迪在凯罗略施小计,搞了一个婚姻介绍所,就是找那个寡妇帮的忙。
    当时我们约莫有六千元,指望在两个月内翻它一番。我们既然没有领到新泽西州的执照,我们的生意至多也只能做两个月。
    我们拟了一则广告,内容是这样的:
    美貌妩媚寡妇有意再醮。现年三十二岁,恋栈家庭生活,有现款三千元和乡间值钱产业。应征者贫富不论,然性情必须温良。因微贱之人多具美德。若有忠实可靠,善于管理产业,并能审慎投资者,年龄较大或相貌一般均不计较。来信详尽为要。
    我们拼凑出这篇文学作品之后,我说:“可是那位太太在哪儿呢?”
    安迪不耐烦地、冷冷地瞟了我一眼。
    “我以为你早就把你那门行业里的现实主义观念抛在脑后了呢?为什么要一位太太?华尔街出售大量掺水的股票,难道你指望在里面找到一条人鱼吗?征婚广告跟一位太太有什么相干?”
    “安迪,你知道我的规矩,在我所有违反法律条文的买卖中,出售的货色必须实有其物,看得见,拿得出。要实现这个计划,我们必须拿出一个货真价实的妩媚的寡妇,或者相当的人,至于美貌不美貌,与清单内描述相不相符,那倒没有多大关系。
    可是你打算去哪儿弄一个愿意浪费时间的寡妇,来搞这种没有婚姻的婚姻介绍的把戏呢?”
    我心目中倒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我想我们不妨找她来帮忙。
    特罗特太太非常适合我们广告上的条件,只不过在美貌、年龄和财产方面也许有点出入。她看来还有可取之处,对付得过去。
    我说明了来意之后,她问道:“你们做的生意规矩吗?”
    “安迪和我早就合计过啦,在我们这个毫无公道的广阔的国家里,至少有三千人看了我们的广告,想博得你的青睐和你那有名无实的金钱财产。
    我和安迪,准备教训教训那批社会的蟊贼,真想组织一个名叫‘大德万福幸灾乐祸婚姻介绍所’,好不容易才没有这么做。这一来,你该明白了吧?”
    “你的工作其实是个挂名美差,什么事都不用干。来往信件和业务方面的事都由安迪和我一手包办。”
    于是我把特罗特太太安置在一个公寓里,公寓的地址跟我和安迪下榻的地方既不近得引人起疑,也不远得呼应不灵。
    我们用她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两千元,把存折交给了她,如果有谁对这个婚产生怀疑时,可以拿出来给他看看。我知道特罗特太太诚实可靠,把钱存在她名下绝对没有问题。
    事务所给每个应征者去了一封回信,同时通知应征者,随信附来两元。
    这个计划的简单美妙之处就在于此,约莫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想办法筹了钱寄来。
    快满三个月的时候,我们收入五千多元,认为可以收场了。已经有许多人对我们表示不满。再则许多求婚的人一直去找她,她似乎不大高兴。
    我们决定歇业。我到她的公寓里去,把最后一星期的薪水付给她,向她告别,同时取回那两千元的存折。
    我到那里时,发现她哭得象是一个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呀,你怎么啦?是有人欺侮了你,还是想家啦?”
    “都不是,我深深地爱上了一个人,没有他,我简直活不下去了。”
    “那你就嫁给他好啦。”
    “他是见到广告之后来找我的,他要我把那两千块钱给了他,才肯同我结婚。他叫威廉·威尔金森。”说罢,她又动情地痛哭起来。
    “我们送你两千元也是办得到的,因为我们从那些向你求婚的冤大头身上捞了五千多元。可是,我得跟安迪商量。”
    我回到旅馆,把这件事向安迪和盘托出。
    “我一直预料会发生这一类的事”,他说。
    我说:“让一个女人因为我们的缘故而伤心,可不是愉快的事。”
    “这次我迁就你一下。到她那儿去,叫她把银行里的两千元提出来,交给她的心上人。”
    我跳了起来,同安迪足足握了五分钟手,再去她那儿通知她,她高兴得又哭了起来,哭得同伤心时一般厉害。
    “在我们动身之前,你愿不愿意去她那儿,同她见面?”
    “啊,我想不必啦。我们还是快点赶那班火车吧。”
    我正把我们的资本象往常那样,装进贴身的褡链时,安迪掏出一卷大额钞票,让我收在一起。
    “这是什么钱?”
    “就是特罗特太太的那两千块钱。”他说。
    “怎么会到你手里来的?”
    “她自己给我的。”他说,“这一个多月来,我每星期有三个晚上要去她那儿。”
    “那个威廉·威尔金森就是你吗?”
    “正是。”他回答道。
    (选自《欧亨利小说集》有删改)

【问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明线,即情节随着“我”、安迪、特罗特太太制造的骗局发展而流动,另一条暗线,即是女人逐步落入安迪骗局的过程。
    B.作者对虚伪、心机重的安迪充满厌恶,对特罗特太太因诚实善良而受骗给予了同情。
    C.骗子“指望在两个月内翻它一番”的计划并没有实现,侧面反映当时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和民众不理性的心理。
    D.小说以“精确的婚姻学”为题,暗含嘲讽之意,表现了作者对这些行为的讪笑。在骗子眼中一切都是有量度的,包括婚姻,骗局也要尽可能“精确”。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第三段中“她们办事本来也不算差,但是一旦感情冲动,或者虚荣心抬了头,就不行了”,为后文特罗特太太爱上安迪作了铺垫,极力讽刺了特罗特太太与安迪。
    B.本文多次进行了情节的暗示,如:“在我所有违反法律条文的买卖中”,表明他是一名惯犯。
    C.本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安迪不耐烦地,冷冷地瞟了我一眼”,运用神态描写,表现出安迪的自大与不屑。
    D.小说中,“我”给了特罗特太太两千元,从而引出了后文安迪掏一大卷大额钞票给“我”,“我”产生惊讶,合理的情节设计增强了小说艺术感染力。
    8.这篇小说全文都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9.“欧亨利式结局”似已成为小说创作的一个专有名词,请你试从全文的角度分析该结局的特点,并说明你对其的看法或感想。(6分)

【参考答案】
    6.B(“对特罗特太太因诚实善良而受骗给予了同情”理解错误,特罗特太太既不“诚实善良”,作者也未因其遭遇给予同情。)
    7.B(A项中“极力讽刺了寡妇”,不能从文中体现,则更多的是体现出安迪的虚伪与重心机;C项中安迪是表现出对不能实现事情的不屑之情,没有自大的韵味;D项中“我”给两千元给特罗特太太并没有引出之后的因果,而是形成对比关系,使情节更加陡转,这并不合理的情节增强了讽刺性。)
    8.①加快了文章叙事的节奏,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选取了个性化的语言,有利于彰显小说里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我”与安迪、特罗特太太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③充分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变化,增强小说的批判意蕴,有力的讽刺了“我”与安迪。(每点2分)
    9.①本文结局耐人寻味,虽是在意料之外,但从前文多次伏笔便可知结局又是在情理之中的。
    ②本文结局峰回路转,将小说主旨立马推到批判现实的高度。“我”的投机取巧,安迪的城府之深,应征人的功利虚伪,特罗特太太的善良顺受,批判了社会这些萎靡的社会风气。
    ③欧亨利式结局有发人深省的韵味,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人们去沉思自己的做法是对是错,有没有人性与道德。不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从而去牺牲别人的利益,骗取他人的善良。我们应该重新唤醒人性,不做有昧良心的事。(每点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
  • 下一篇: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