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韩琦《柳絮二阕》赏析

作者:未知  文章ID:79164  浏览:

【原文】
    柳絮二阕
    【宋】韩琦
    其一
    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
    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其二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赏析】
    第一首诗,首句是景,次句才点出对景之人。“高楼”,人之所在;“长陌”,柳之所在,登高楼而望长陌,但见柳色如烟,远接天涯,这“不定家”的柳絮,纷纷扬扬,蒙蒙一片。登楼之前,诗人的心境本来是平静的,但现在睹物思情,不由自主,产生了满怀愁情。着一“奈”字,正表明愁来无端,无可奈何。至于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愁,则未予点明,仅在下句以“缭乱”作了补充,显示出这既不是单一的故乡之思,也不是纯粹的身世之感,它更为复杂,更为纷乱,因此也更为难堪。第三句承上启下。既然柳絮漫天无际,既然诗人的愁情也一如柳絮般缭乱飞舞,情景相生相发,岂不是越来越无可奈何吗?如果顺势写下去,也并非不可,但“文似看山不喜平”,须作顿挫。第三句便是这样的顿挫,引而不发,为下句蓄势。空,徒然之意。诗人经历了烦闷、思索,终于豁然开朗,明白了柳絮“不是天生稳重花”,前此种种的情绪缭乱都是徒然的感喟。需要说明,第三句兼指诗人和柳絮而言。就诗人说,以他那样严肃的性格却为并不“稳重”的柳絮动情,当然会自嘲为“空缭乱”。就柳絮说,它颠狂起舞,轻薄作态,必然落得毫无结果,当然只是“空缭乱”,这里即物即人,不粘不脱,有浑融无迹之妙。
    第二首诗,紧承第一首而来。这时诗人的情绪已经平静,所以能以静观的态度来写。一二句大笔渲染,在广阔的空间背景下活现出“絮雪纷纷”的轻薄浮浪之态。“乱愁萦困”是比喻之词。稍晚于韩琦的贺铸曾以“满城风絮”比喻闲愁,韩琦则是以萦怀困人的乱愁比喻满天风絮,实景虚写,一反以具体喻抽象的惯例,格外新鲜动人。三四句则选择了一个细节加以描绘。由“穿入”而“过”,这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无限蜂儿”争先恐后地追着它飞,更衬出柳絮飘得极快。蜜蜂的性情是慕香爱色,而柳絮偏偏乏色少香,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如果柳絮不“穿入花枝”,没有烂漫花丛作映衬,它就与蜜蜂无涉。而一一“穿”而“过”,既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又活泼有致,引来了“无限蜂儿”成队追逐。诗用“有时穿入花枝过”表现柳絮的狡狯轻薄,用“作队飞”表现蜜蜂的快乐和轻捷,精切传神。“有时”一联写景,其特点主要是细,但又并非详尽无遗,句无余味。具体地说,诗只写“穿入花枝过”,却并未细写花枝,而枝的繁盛、花的灿烂都历历如在目前;诗只写“无限蜂儿作队飞”,也未展开描写,而那争先之状、嗡嗡之声,都可想见。景外有景,耐人寻味。
    这两首七绝,每首都有其独立意义和艺术上的特色。但篇章前后的安排,却又显然有总体的考虑,次序绝对不能颠倒。既富于变化又周密严谨,于此也可窥见诗人的匠心。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赏析
  • 下一篇:李清照《渔家傲》注释、译文、赏析
  • 【推荐文章】

  • 王炎《南柯子》赏析

    【原文】 南柯子 王炎①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诚信

    【论题阐述】 诚信是道德范畴的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一...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赏析

    【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资源

    【论题阐述】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网络

    【论题阐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世界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的应...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原文】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一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它...

  • 【最新文章】

  • 李清照《渔家傲》注释、译文、赏析
  • 韩琦《柳絮二阕》赏析
  • 五讲四美三热爱
  • 如何教孩子诚实
  • 你了解孩子的道德智商吗
  • 人是微生物群居体
  • 阳光的香味
  • 怀念老陆
  • 常用英语口语668句
  •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 中小学生守则
  • 读书人是幸福人
  • 丝路织锦
  • 生意
  • 如何写好日记之做个小小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