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蚕儿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6日  更新时间:2023年11月6日
作者:陈忠实  文章ID:79957  浏览:

【原文】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膩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
    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问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在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与众不同,他身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C.小说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
    D.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8.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写三十多年后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C
    “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曲解文意,这两个动作,有不舍之意,但又无可奈何。
    8.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蒋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蒋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解析】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老师,所以从读者阅读效果方面,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增加了真实性,让蒋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写蒋老师和学生一起养蚕,突出了蒋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学生心中真正优秀的教师的形象;从小说主题方面,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便于直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尊重之意,突出了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9.①情节上,三十多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③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每点2分)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入手,如情节上,三十多年后重逢,学生“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这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了交代,使小说情节更完整;人物塑造上,写“我”在蒋老师的影响下回到母校当老师,并且延续了老师的做法,表明蒋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等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
  • 下一篇: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