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双鞋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1日  更新时间:2023年11月11日
作者:叶骑  文章ID:80173  浏览:

【原文】
    一双鞋
    叶骑
    这是雪后的第三天。
    天空已经没有纷飞的雪花,地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这儿一块白,那儿一块白,四周成了家里的棉花地。
    我出门的时候很早,天才刚刚蒙蒙亮。走出家门那瞬间,自己不经意打了个哆嗦,天气很冷,比下雪的那天更冷,融雪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这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然后像一扇门一样,紧紧地关上,让你永远不知道山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从走进校门那天起,“走出大山”就成了老师们灌输给我的第一个人生信条,而现在,我正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去乡里的小学上学。
    然而,在今天的路途中,我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我的胶鞋上有一条缝。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双胶鞋应该是三年前買的,能穿到今天,我跟家人都很满意。但现在它的使用年限到了,鞋底也已经裂开了,这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融雪打湿了路面,没多久,混合着雨雪和黄土的泥水,通过裂缝渗进鞋里,我的噩梦就此开始。
    起初,我觉得有很多蚂蚁在我的脚板和脚趾头上叮咬,接着,这种感觉成了用母亲纳鞋底的锥子在脚上戳,再然后,这些感觉全部消失了,自己的脚跟鞋融为了一体,鞋即是脚,脚即是鞋。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所以我在中途停下来,在路边找到一些干燥的枯草放进鞋底。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似乎踩在了家里的棉被上,但没多久,这些枯草也放肆起来,跟我的身体套起近乎,成了我脚掌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学校的,像是走,也像是飘。但不管如何,当站在校门口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于是,我决定脱下鞋,光着脚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
    就在这时,我的眼前闪过一道白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对着我拍了一张照。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们市里一家报社的记者,那天,他正好到学校采风,报道乡下学校在雪后坚持学习的情况。
    一个乡村小孩,背着书包,赤着脚,提着胶鞋,走进校门,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
    据说,这张照片一发布,就在网上引发了大轰动,很多人在新闻下面留言,说自己很感动,有的还打电话到报社,问这是哪所学校?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要捐款救助。
    没几天,大批的新闻记者赶到我的学校,有这个社,那个社;有这个报,那个报。他们要采访我、报道我,问我那天上学遇到了什么情况,以后长大了有什么梦想。
    我的老师,还拿来一张报纸,对我说,这是全国很知名的报刊,上面发了我的照片,还配了一篇评论,评论说: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胀,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
    “来,小朋友,你提着胶鞋上学的照片,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很关注你,也很关心你,你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吗?”
    我抬起脑袋,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镜头。
    我更紧张了,战战兢兢、一字一顿地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让我学会坚韧、学会坚强,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段话,是董老师写给我的,据说他给我前,还让校长看过。
    记者们满意地离开了。放学时,我逃一般跑出了学校。
    一路上,我一直想着那天上学的情景,想着蚂蚁,想着锥子,想着那些放肆的枯草,它们让我不寒而栗。
    我不喜欢它们,我不愿意赞美它们。
    “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因为,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原载《北京文学》2019年第9期)

【问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事亲切,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便于抒情。
    B.小说运用几处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主人公穿着开裂的胶鞋走在泥雪地里的痛苦。
    C.从“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涨,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可以看出“我”并不理解“我"的照片被刊登出来以及记者们来采访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D.小说中用“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与“我不愿意赞美它们”对比,揭示本文主旨是苦难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8、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它们分别有何含义和作用?(6分)
    9、请结合文本简述小说以“一双鞋”为标题的好处。(6分)

【参考答案】
    7.【答案】D
    【解析】理解偏差,小说主旨不是讨论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而是表达相比于大量的宣传报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
    8.【答案】第一处:①说明我生活于大山之中,环境艰苦,求学不易。(1分)②引出下文,为我上学途中的那次经历做铺垫。(2分)第二处:①交代“我”想要一双鞋的实际原因:山很大,山路难走,而“我”还要走很长的山路。(1分)②“重重大山”既是指实际的大山,又是指阻挡在我面前的重重困难。(1分)③照应前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1分)(第一点为下文写老师给我们灌输走出大山的人生信条做铺垫。第二点写引发读者的共鸣,深化文章主旨,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结构上:“一双鞋”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小说由一双裂了缝的胶鞋开始到“我”想要一双鞋而终。②情节上:推动了情节发展。正是由于胶鞋裂开了,我在泥雪里赶路很痛苦,才不得已脱下鞋,才会有被记者拍照、上报纸、被采访的情节。③人物形象上:在上学赶路途中,一双穿了三年的胶鞋开裂了,“我”承受的刻骨铭心痛苦却从没有放弃上学的想法,刻画了以“我”为代表的大山里的孩子们物质生活的贫乏和坚毅的意志品质。④主旨上:有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小说结尾处“我”最想要的是“一双鞋”,相比于大量的宣传报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每点2分,作用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答满3点即给满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疫苗的雏形是“牛痘接种术”。本质上,疫苗是一种改造过的病毒或
  • 下一篇: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