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印花古代名叫“染缬”。染缬的沿起,《二仪实录》以为“秦汉
作者:未知 文章ID:80567 浏览:
【原文】
【材料一】丝绸印花古代名叫“染缬”。染缬的沿起,《二仪实录》以为“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隋文帝宫中者,多与流俗不同”。此书记载史事常多以意附会,不可尽信,惟谈及染缬在六朝流行,隋代宫中亦重视,还不太荒谬。染缬盛行于唐代,技求也成熟于唐代。目前可知唐代至少已有三种染缬技术普遍流行:蜡缬、夹缬和绞缬。
“蜡缬”,就是我们常说的“蜡染”。它又分单色染和复色染两种。复色染有套色到四、五种的。因不同颜色容易相互浸润,花头多比较大,无论是串枝花或团科花,构图饱满,特别宣于作幛子帘幕。近来常听人说现代西南蜡染从唐代染缬发展而出,事实或者正相反,唐代蜡染技术上的成就,很可能是从西南兄弟民族方面传入中原加以发展的结果。
“夹缬”的制法是用镂空花板把丝绸夹住,再涂上一种粉混合物,待干后投入染缸加染,染后晾干,刮去浆粉,花纹就明白现出。这样作成的染缬,花色必浅于其他部分。如用花板夹住,直接于空处用颜色刷梁,花色就深于其他部分。后者虽也叫染缬,但材料可不曾入过染缸。这种染缬必用花板。
“绞缬”是把成匹丝绸或衣裙成品,照需要把某部分用线缚着、缝着或作成一定襞折,用线钉固,染后晒干,再剪去线结,就自然形成一定图案,有蝴蝶、海棠、蜡梅、水仙等等简单小簇花样。一般说来,绞缬作法不受缬板限制,并且能随心所欲作成个人爱好的花样,因此在当时人应用上也就相当普遍。
染缬多宜于用在熟软薄质丝绸上。一般染缬多用青碧地,但唐人已习惯用红色,由退红到深红胭脂红,红色实包括了许多种不同等级。部分花缬必然是要利用这不同等级的红色形成美丽效果的。古代红色染料主要是紫草和红花,到唐代红花种植已遍全国。染缬图案不断在发展中,到北宋时还流行深色地的花缬,后来被政府用法令禁止,技术才失传。一种日用生产品由政府用法令禁止,可知成品流行必相当普遍,生产又相当费工。吉州窑烧造的紫褐釉印黄白花鸟三凤或四合如意的茶盏花纹,图案基本上还是唐代样式,和染缬完全相通。一般认为是染缬流行,同时或稍后具体反映到陶瓷制作上。
(选自沈从文《谈染缬》,有删改)
【材料二】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印染エ艺,常以蜂蜡等作防染剂,对工具、技艺的要求都非常高,程序也比较复杂。
首先,要特蜂液熔化。蜡,具有受热熔化、受冷凝结的特性,蜡太热则线条化开,花纹难以形成,太冷则不易流动,花纹参差不齐。
第二步,是用蘸蜡液的铜制蜡刀在白布或绢上描绘出构思好的花纹图案。描绘花纹时也要具备熟练的技能,落刀轻重、行刀快慢,都有一定的讲究。只有处理得当,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蜂蜡凝固之后,将布绢浸入靛蓝缸内染色。蜡染的主要颜色是蓝色,也有染成紫、红等色的。
待浸染的颜色达到饱和程度后,将布取出,用沸水煮去蜡质,用净水冲洗。这时,蓝底布上便呈现出白色花纹,这种蜡染叫做素染。还有一类叫彩色蜡染,先将布底染成所需要的多种色彩,然后在染好的色块上用蜂蜡描绘花纹图案,最后将彩色布放入靛蓝液中浸泡染色。在浸泡染色的过程中,不同的颜色互相浸润,即形成彩色蜡染。
(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有删改)
【问题】
18.下列对“蜡染”工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蜡染分单色染和复色染,复色染的难度更大,所以花头多比较大,适宜制作帷帐帘幕。
B.蜡染技艺的成熟并不能仅归功于中原百姓,这一技术在传入西南后得到了更大发展。
C.蜡染常以蜂液为蜡,熬蜡时温度的掌握至关重要,过热则花纹难成,过冷则花纹参差。
D.蜡染的最后一步是在布底充分浸染后,将布取出,除去蜡质,此时花纹自然呈现出来。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染缬作为一种传统的印染工艺,成熟于唐代,失传于宋朝,而其流行或可推至六朝。
B.夹缬是用镂空花板把丝绸夹住,于漏空处染色的一种工艺,染缸浸染并非必不可少。
C.绞缬不受缬板限制,相对自由,个人可依爱好制出心仪的花样,因而应用较为普遍。
D.染缬多用青碧色,但唐人已惯用红色,红花作为红色染料的原材料,在唐代种植广泛。
20.材料一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染缬的?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18.B。
19.A。
20.历史流变、制作工艺、艺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