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尚书仆射景仁从祖弟也。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0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1201  浏览:

【原文】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尚书仆射景仁从祖弟也。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元兴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而赏之,即除著作佐郎。方明事思忠益,知无不为。高祖谓之曰:“愧未有瓜衍之赏,且当与卿共豫章国禄。”屡加赏赐。方明严恪,虽处暗室,未尝有惰容;无他伎能,自然有雅韵。丹阳尹刘穆之权重当时,朝野辐辏,不与穆之相识者,唯有方明、郗僧施、蔡廓而已;穆之甚以为恨。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恨。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其一人醉不能归,遽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朱千期请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阙,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出为丹阳尹,有能名。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方明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州台符摄,即时宣下,缓民期会,展其办举;郡县监司,不得妄出,贵族豪士,莫敢犯禁,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东土至今称咏之。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
    (节选自《宋书·列传一十三》)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B.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C.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D.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兴,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B.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省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C.连坐,我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罚的制度。
    D.列传,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首创,为其以后纪传体史书沿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方明有高尚情操。卞范之权势很大,想把女儿嫁给他,让尚书吏部郎王腾百般劝说,但他始终不答应,得到了桓玄赏识。
    B.谢方明不攀权附贵。刘穆之权重一时,朝廷内外的人士都争相攀附,但谢方明不与其相交,使得刘穆之对此深以为憾。
    C.谢方明有仁爱之心。回家的二十多个犯人中,有两人未及时归狱,谢方明不让人去捕拿,遭到了五官朱千期的反对也不改变。
    D.谢方明治政深得民心。谢方明在任会稽太守时,面对江东地区乱政的恶劣现象,他采取措施,废除不当做法,得到了百姓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
    (2)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

【参考答案】
    10.B
    11.A
    12.C
    13.(1)曾经在年终时,谢方明下令将江陵县在押人犯,无论情节轻重,一律遣散听凭回家,让他们过了正月后的第三日回来报到。(2)这名囚犯在村落间徘徊不进,不敢自己回去,乡村中人责备他,带领他遣送回去。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这句话的含义是“荒年战乱之后,无论吉事还是丧事,礼仪都已荒废。谢方明家中遇难,资产一空,然而他操办丧事,竭尽能力财用,几个月之间,安葬出殡全部完毕,就是太平之世的丧礼也不能比它更周备”,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吉凶礼”“方明”“资产”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废”的主语是“吉凶礼”,如断成“荒乱之后吉凶”,语义讲不通,排除CD两项;“尽”意思是“散尽,用尽”,是动词,宾语是“力用”,意思是“能力和作用”,排除A项,应选B项。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有误,有的皇帝有不止一个年号,如唐玄宗。明、清以前,封建皇帝会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个皇帝基本只用一个年号。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回家的二十多个犯人中”错误,从文中来看,“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这是说回家的犯人中应定重罪的有二十多人;“遭到了五官朱千期的反对也不改变”分析不当,从文中来看,“五官朱千期请见欲白讨之”,五官朱千期没有反对,他只是禀告另一囚犯过了十天都没有按时回来的事情,建议追讨该犯。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二十多个”“朱千期”快速找到设题区域,经过比对即可发现问题。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尝”,曾经;“无”,无论;“悉”,都,全,一律;“听”,听凭;“正”,正月;“还到”,回来报到。第二句中,“逡巡”,徘徊不进;“逡巡墟里”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逡巡(于)墟里”,“墟里”,村落;“让”,责备。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霍金被认为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更被世
  • 下一篇: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