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所谓“戏曲中国”,即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或者说,戏曲所表现的中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3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1720  浏览:

【原文】
    所谓“戏曲中国”,即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或者说,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剧种最多、艺术生命力最强、剧目遗存最丰富的样式,但它为何比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晚出”呢?
    不少学者从外部条件和自身特征两个方面探讨戏曲晚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亦不乏值得商榷之处。例如,着眼于外部条件者所得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一影响至巨的结论就值得商榷。单就外部条件而言,戏曲创作的艰难与迟缓绝非经济因素一端所能解释。人类文化史已反复证明,文化创造除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之外,还受社会结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时代精神等框架的制约。经济基础即使大体相仿,不同民族、社会的文化创造主体所面临的文化场合、文化情景也可能很不一样。因此,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戏曲何以晚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民文化发展得不够充分。
    中国戏曲建立在平民文化的基础上,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以平民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平民化不只是为戏曲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故事情节、表现形式,更为主要的是使文化发展的指向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朝而野,由雅而俗。戏曲史上有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许多取材于唐传奇、诗文的元代杂剧,其结局都变悲剧为团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元代白朴的《墙头马上》,源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并非偶然,《莺莺传》和《井底引银瓶》都以悲剧结束,而《西厢记》和《墙头马上》则是大团圆的喜剧。在这种不谋而合的共同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何在?其实就在文化的平民化转向。《莺莺传》中崔莺莺是名门闺秀,但没有勇气维护婚姻权利,预感张生有可能始乱终弃,她不是设法阻止这一结局的到来,而是向张生倾诉:“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为按照唐代上流社会习惯法,一个私订终身的女子是没有资格成为妻子的。
    但上流社会的习惯法在平民社会中并不一定需要遵守。宋代出现的代表平民意志的《张浩》,女主角李莺莺和崔莺莺不同:她主动与张浩私订终身,勇于维护婚姻权利,最终与张浩喜结连理。这是平民文化带来的新伦理。正是在这种平民文化兴盛的背景下,《西厢记》《墙头马上》等元代杂剧不约而同地改变了女主角追求爱情的行为方式或悲剧结局。
    戏曲中国以平民文化为主导,并不是说它与大传统绝缘。事实上,戏曲中国与大传统之间保持了持续不已的互动,并在这种互动中曲折发展。在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互动中,中国戏曲中产生了一大批表彰“中国脊梁”的作品,如明代的《浣纱记》《鸣凤记》,清代的《清忠谱》《桃花扇》。在号称“十部传奇九相思”的明清传奇中,我们看到了另外的风景: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是这片风景中的主角。这一类作品,不是对平民文化的否定,而是对平民文化的充实和提升。
    戏曲中国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采用互文见义的方式,写宝、黛阅读这两部名剧,其核心是要写出那种足以提高人类尊严的两性间的真挚感情。曹雪芹把《牡丹亭》等爱情书写传统发扬光大,不只是题材选择方面的认同,也是一种文化立场的认同,在他看来,不是只有诗人笔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才有价值,《牡丹亭》等所写的超越生死的爱情也有其崇高的价值。由此一例,足以见出“戏曲中国”的文化意义之大。
    (摘编自陈文新《中国戏曲——华夏文明的一张亮丽名片》,2019年7月13日《光明日报》)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中国是指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或中国文化,这种文化是以平民文化为主体的。
    B.文化的平民化促进了戏曲生成、发展,使文化发展的指向由朝而野、由雅而俗。
    C.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平民文化发展得不够充分,完全导致了中国戏曲的“晚出”。
    D.平民社会不一定遵守上流社会的习惯法,平民文化兴盛影响了部分元杂剧结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结构严谨,对中国戏曲晚出的原因从横向、纵向、正反等方面进行了递进式论述。
    B.作者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关系分析,批驳了中国戏曲晚出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观点。
    C.文章运用了例证法,借《红楼梦》论述了戏曲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
    D.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通过李莺莺与崔莺莺的对比,论述了文化平民化的转向对戏曲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探索戏曲晚熟要从其自身特征方面进行,经济因素不能解释戏曲创作的艰难与迟缓。
    B.文化创造不仅受经济基础的制约,而且还要受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时代精神等影响。
    C.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在互动中曲折发展,并使社会正义和民族气节成了中国戏曲的主流。
    D.曹雪芹发扬光大了戏曲爱情书写传统,认为超越生死的爱情比社会正义更加崇高。

【参考答案】
    1.C(C项“直接导致”过于绝对,原文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民文化发展得不够充分”)
    2.A(A项“从横向、纵向、正反等方面进行了递进式论述”表述错误,文章没有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3.B(A项中“完全不能解释”错,原文“戏曲创作的艰难与迟缓绝非经济因素一端所能解释”;C项中“成了中国戏曲的主流”错,原文说“是这片风景中的主角”;D项中“比社会正义更加崇高”错,原文说“这类超越生死的爱情也有崇高的价值”)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预售1.9亿,上映60小时票房破
  • 下一篇: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让中国慕课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慕课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