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天人之学是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在很长时间里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5日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2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1805  浏览:

【原文】
    天人之学是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在很长时间里,一提到天人关系,人们就会想起“天人合一”,认为它是最恰当的表述。这个看法值得商榷。“天人合一”出自西汉时期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按其思想体系,这种提法其实是“天人感应”论的一种表述,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这明显带有天命决定论的色彩。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认识,大概始于夏、商时期。从西周时起,“天”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天命、天神,一种是自然界的天体。以《周易》的经文为例,其中有些对“天”的理解是指自然的天体、天象,但多数是关于天命、天神的记栽。至于西周时的重要政治文献《尚书》,其中“天命”一词比比背是。这种状况到春秋时期才发生变化,出现了重人事而轻天道的现点。
    思想上的这种变化,首先见于兵家著作。齐国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首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他说的“天时”,指阴阳、寒署、四时等自然现象;“地利”指路途远近、面积大小、形势除易、环境利弊等方面;“人和”指得民心、得民力、上下同心同德。《孙子兵法〉认为,军事家运用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取得战争胜利。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人和最为重要。我国古代重人事轻天道的理论来源于战争实践,同时又能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总结,因此不是思想家们空想的产物。
    孟子之后的大儒荀子提出的天人之学则认为,在天人合一之前先要有天人相分的观点,这和天命决定论大异其趣,将古代的天人之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本。荀子本着孔子的思路,寻求“和”而否定“同”。“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建立在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上;而“同”是排除矛盾的一致,是没有生命力的单一。荀子探讨天人之学的名篇《天论》,把这个道理阐发得深刻而清晰。他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他又说“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如果看不到人的作用,只是祈求天的恩踢,就和天人关系的其实情况相背离。基于上述分析,荀子认为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意思是说,只有深刻认识了天人之分的内涵,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中华文化以人为核心进行探索,才产生了天人之学、变易之学、为人之学、会通之学,构建了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在这方面,荀子关于天人既相分又相合的理论,在中华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汉的王充、唐代的刘禹锡和柳宗元等都在这个重大课题上作出了贡献。历史上的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本土和外城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触,产生了新的思想课题,但天人之学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失去它的光泽,只是变换了形式。
    (摘编自张岂之《从天人之学看中华文化特色》)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对“天”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至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我国古代“重人事轻天道”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由战争实践到理论提炼的过程。
    C.与天命决定论大异其趣的是天人相分的观点,这使荀子攀上了当时学术的巅峰。
    D.源远流长的天人之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对人们认为“天人合一"是天人关系最恰当的表述质疑开篇,有其针对性。
    B.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天人之学在构建中华文化特色上所作出的贡献。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古人有关天人之学的观点,通过辩证分析使论证层层深入。
    D.文章站在中华文化发展史的高度,阐释了天人之学在古代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天主宰人还是人定胜天,历来被思想家热议,业已成为中华文化赓续的两条路径。
    B.如果没有兵家对“天”的概念的再认识,就不可能改变前代有关“天命”的思想。
    C.《天论》对天人之分内涵的阐发深刻而淸晰,源于采用了孔子“和”而不“同”的思路。
    D.天人之学的理论要发展,就必须保持坚守传统的立场和与外来文化交流的态度。

【参考答案】
    1.C(“使荀子攀上了当时学术的巅峰”有误,于文无据。)
    2.B(分析有误。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法,强调了天人之学中人的地位与作用。
    3.C(A.推理不准确。“天主宰人”“人定胜天”是两条极端的路径,不是中华文化所提倡的发展路径。B.对“天”的概念的再认识是从西周开始的,兵家代表人物孙武提出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改变了前代有关“天命”的观点。D.“传统的立场”所指不明确,不是所有的“传统立场”都要坚守。)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登九峰楼寄张祜
  • 下一篇:据介绍,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