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6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1857  浏览:

【原文】
    我国的集市贸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有组织的集市,大约出现在殷朝。《史记·平准书》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但在发掘周代以前城市遗址时,多见手工业作坊,还没有明确、固定的市场。
    东周后期列国兼并,一方面迎来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共同催化了城市内的手工业作坊和商肆集中的“市”的发展。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封闭结构的“市”。
    随着国家统一及其带来的人口激增,“市”不断壮大。发展至大一统的汉代,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更有东西两市遥遥相对;商人需具备市籍,且只准在市内按业设肆交易,并需缴纳市租。唐朝盛世,商业繁荣,大都长安则更进一步发展,对东西两市采用严格、集中的市制,把整个“市”划分为九区,中心区设有市署。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是官府以命令行之,并设有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监督和管辖着上市商品、度量衡、交易契据以及价格的评定、市税的收缴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逐渐不限于两市,在两市附近,已有手工业者和商人摆摊、设店售货,甚至出现了夜市;与此同时,各行业商人形成联合组织,使城中出现了许多经营日用商品的“行”或“市”,并逐渐形成以之为中心的“街市”。这些变化自下而上地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市制。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其以宫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结构,更是推动了街市的发展。到了北宋末年,东京沿街大量出现商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场景就是例证。
    至此,街市的分布彻底改变了以往集市严格控制、集中市肆的方式。商肆沿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这更符合城市人民的生活要求,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商市集中在某一街道或街道某一段,为了补充商业街的不足和便于农民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有的城市还在城门附近设置草市;还有在大型建筑内定期举行的集市,比如开封的相国寺就定期举办庙会,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市肆发展初探》寿劲秋、马宁)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集市贸易历史上,最早的有组织的集市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以物换物。
    B.周代以前并未见明确固定的市场,至春秋时齐国临淄出现了第一个封闭结构的“市”。
    C.唐代后期围绕“行”、“市”形成的街市由下而上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市”。
    D.繁华的商业街、城门附近的草市、定期举办的庙会都表现了对传统集市的彻底突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空为顺序,清晰完整地梳理了我国古代集市诞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
    B.长安的“市”的不断发展,论证了“市”是伴随着国家和经济的发展而壮大的。
    C.文章结合了商业活动、行业组织和交通结构等因素,分析“街市”发展的原因。
    D.文章例证丰富,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艺术作品等方面展现了“市”的变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集市贸易发展的历程来看,城市的建设对“市”的发展、变迁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B.唐代后期商人们自发组织夜市、街市,可见当时的商业活动已脱离官府的管辖和限制。
    C.官府主导的“市”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对“街市”的补充。
    D.从“市”到“街市”,不仅是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更是传统集市被逐步瓦解的过程。

【参考答案】
    1.D
    2.A
    3.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悲秋
  • 下一篇:刨树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