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立春

发布时间:2024年1月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9日
作者:陈世旭  文章ID:82313  浏览:

【原文】
    立春
    陈世旭
    何引弟的事是个挠头事。何引弟的父亲何良材靠做木匠的手艺和人脉在镇上开了家装修店,接着跟何引弟母亲离了婚,找了个新女人做老板娘。何引弟跟何良材去镇上,无疑就是失学。
    “你能不能保证她不失学?”何来庆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你这叫咸吃萝卜淡操心,狗捉老鼠多管闲事,鄱阳湖打篱笆管得宽。”何良材伶牙俐齿,就是不肯正面回答。
    “何引弟是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的权利。你是她家长,有责任保障她的权利。”
    “那又怎样?要不,照老话讲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干脆让她去你家,你养她!”
    何来庆噎住了。大不了就是不走了,大不了就是一辈子不讨老婆了,发个狠就真把何引弟领养了!
    他发得了那个狠吗?
    拿起粉笔,何来庆忽然想起都德的《最后一课》。他本想在黑板上写下这几个字,还是放弃了。要跟下面这几个小学二年级的毛孩子讲清个子丑寅卯,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又有什么必要往这么阳光的地方添堵?真要讲清了,留下的阴影也未免太过凝重了。
    他们都明白,这是何引弟的最后一课。
    临上船前何引弟听见何来庆吹的上课哨子,忽然在跳板上站住,说:“我想去,就一堂课。”她直直地看着还站在跳板下的何良材,口气很绝。何良材的心里一动,说:“那你去吧。”“今天我们复习上一课,”何来庆说,“默写唐诗《赠汪伦》,大家默写得出来吗?”
    “默——得——出——来”
    何来庆一本一本地看过后,说:“好,都写得好!”
    只有何引弟静静地坐着,眼睛里噙着泪水。何来庆赶紧把视线从她脸上移开。何良材出现在窗子外面,勾着手指敲窗玻璃:“来庆你能不能快些下课啊?”
    何来庆不搭理,只对自己的学生说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了,引弟同学今天马上就要离开我们。我们现在不写了,一起来背诵《赠汪伦》送她,好不好?”
    “好!”
    “李白乘舟……乘舟……踏歌……踏歌声……深千尺……深千尺……不及汪伦……情……情……”
    一出教室,节奏就乱了,何来庆不纠正,就任它那样杂乱着,他抓着何引弟瘦小的手,想说什么,又什么也说不出。
    何良材没好意思跟大家走在一堆,快跑几步先上了船。何来庆等何引弟上了跳板,拉着的手快够不着了,才不得不放开。
    【这回的寒潮还没有过去,半上午,湖上的风煞气很重,直往骨头缝里钻。近岸的水里,经过冬天的芦苇稀疏了很多,但毕竟立春了,苇丛里不时响起低低的鱼跃声,芦苇跟着摆动。几只水鸟被惊动,咝咝地鸣叫起来,拍着翅膀,从苇尖上掠过,消失在阴沉沉的天空。】
    冬天才过,水还枯着,湖湾浅,船抽了跳板之后,一直靠篙子撑着湖岸缓缓向湾子的出口移动。何来庆领着几个学生也就一直在岸上跟着。
    “老师,莫让引弟走!”
    何宝盆忽然揪着何来庆的裤腿尖叫了一声,几个孩子都跟着喊起来:“老师,莫让引弟走!”
    看何来庆没有反应,他们又一齐转身,对着快要荡出湖湾的船大喊:“引弟,你莫走!”
    何引弟从走出教室后就再没有出声,在跳板上也没有回过头。
    篙子也收起了,响起如丝如缕的橹的欸乃声。出了湖湾的船,船头对准了茫茫水天。湾口的水大多了,一阵一阵细细的涌浪噜噜地上了滩,又噜噜地下了滩,听起来就像叹息。船渐行渐远,后面留下一湾豆绿的、澄澈的湖水。篙子提起的一刹那,何来庆记起一个关于篙子的谜语:
    曾经绿叶婆娑,
    而今青少黄多。
    莫提起,
    提起泪满江河。
    何引弟从走出教室后就再没有出声,在跳板上也没有回过头。
    “引弟——”几个孩子跳着脚哭喊起来。
    “停停!”何来庆一把按住他们。“何——老——师”
    何引弟突然开了口,清脆的凄厉的声音,在风中颤抖。
    何来庆三下两下把自己扒得只剩了一条短裤,说:“我去带引弟回来。你们莫乱动,就在这里等我,宝盆你负责!”然后一头扎进湖水。
    (有删改)
    【注】20世纪80年代,很多人不重视子女的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问题】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立春”意蕴丰富,极具时令特色的节气既指故事发生的时节,又指何引弟命运的转机,还喻指社会环境的变化。
    B.小说中何良材与何来庆的争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主要是为揭示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而农村经济依然落后的社会现实。
    C.何来庆本想上《最后一课》,却改为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背《赠汪伦》,暗示出他的复杂心情,强化了对何引弟失学的伤感。
    D.何良材是核心事件的制造者,通过他与何来庆的对比,既衬托何来庆的形象,又能从他身上看出那个时代乡村人思想认识的落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凄冷萧条又渐显生机的景象,营造了阴冷却不乏“春意”的氛围: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暗示何引弟命运的转机。
    B.小说以何来庆一头扎进湖水结尾,既呼应上文大家跟在岸边送行的内容,又有凸显人物、暗示主题的作用,同时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C.全文对何引弟的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其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来实现的。借助这些正面描写,可以充分表现其内心的悲伤之情。
    D.小说语言上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鲜明的地域特点,作者借此将社会剧烈转型过程中,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描写得别有特点。
    8.小说后半部分写到,“篱子提起的一刹那,何庆来记起一个关于篙子的谜语”,这句话与谜语内容的文字可否删掉?为什么?
    9.小说将事件放在特定环境与特殊背景下,传递出作者的多种情感或思考,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B
    “也主要是为揭示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而农村经济依然落后的社会现实”错误。应该是反映了他们对待教育的不同态度,点明了何来庆的顾虑。选项解读无中生有,过度拔高。
    7.D
    “作者借此将社会剧烈转型过程中,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描写得别有特点”错误。无中生有,“何引弟的事是个挠头事”“你这叫咸吃萝卜淡操心,狗捉老鼠多管闲事,鄱阳湖打篱笆管得宽。”“何良材没好意思跟大家走在一堆”“何宝盆忽然揪着何来庆的裤腿尖叫了一声,几个孩子都跟着喊起来:‘老师,莫让引弟走!’”“看何来庆没有反应,他们又一齐转身,对着快要荡出湖湾的船大喊:‘引弟,你莫走!’”“莫乱动”等语句表现了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但看不出“社会剧烈转型过程中,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选项曲解文意,于文无据。
    8.不可以删掉。理由是:(1)这句话交代了情节发展过程并引出下文关于篙子的谜语的具体内容;(2)谜语相关的文字,在内容上表现悲凉气氛揭示人物痛苦心情,结构上照应上文何引弟舍不得离开的复杂心情,又引出下文孩子们哭喊、挽留的情节,表达上丰富文本内容,增强了文采、地域特色,更具有感染力、吸引性。回答可以删掉也可以。理由依然是内容、结构、表达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9.(1)何良材是文中核心事件的制造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思想认识的落后现状,作者对其持有批评否定态度。(2)与何良材形成鲜明对比的何来庆,代表农村进步思想,他对教育重视,希望改变落后状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作者对其大爱无私的责任和担当精神进行赞扬。(3)通过“立春”这个背景和节令暗示主题,即何引弟命运必然转变。(4)作者通过写作本文启发读者思考社会现状,提醒告诫家长不要剥夺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更希望孩子们珍惜读书的机会。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褒斜道,得名于褒水和斜水,①【】,山廓上建的道就叫褒斜道。
  • 下一篇:盖闻武帝之时,同日而俱拜三子为王:封一子于齐,一子于广陵,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