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人日寄杜二拾遗

发布时间:2024年1月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高适  文章ID:82315  浏览:

【原文】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②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③,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杜甫。此诗写于高适晚年任蜀州刺史期间。②南藩:指蜀地。③东晋时期,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后人常用“高卧东山”来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问题】
    15.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起句直入点题,三、四两句承接“思故乡”的具体内容,“不忍见”“空断肠”透露出了本诗的情感基调。
    B.九、十两句用谢安的典故,称赞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只不过这样也会心路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蹉跎了岁月。
    C.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音调抑扬交换,与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相协调,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D.诗歌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浑朴自然的语言,传递出了发自肺腑的真情,颇有“汉魏风骨”。
    16.从第二句的“怜”到第六句的“忧”和“虑”,再到末句的“愧”,分别反映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内容?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5.B
    “称赞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错误。“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意思是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可见九、十两句借谢安典故批评自己享受了“闲散自适”的时光,有愧于人生和忧国忧民的好友杜甫,并非赞扬“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赞扬了杜甫,但隐逸情怀是作者自己的,其中有无奈有愤激。
    16.第二句表现思念故乡,三、四句写羁旅飘泊的孤寂落寞和异地宦游的怅然失意及人生的渺茫。有愤慨和不平,有忧郁和悲伤,感情是复杂变化的。五、六句写诗人的爱国热忱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忧虑不已。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诗人对早年曾隐身“渔樵”的“愧”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盖闻武帝之时,同日而俱拜三子为王:封一子于齐,一子于广陵,
  • 下一篇:现存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乃肇始夏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