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在甲午到辛亥的十几年里,虽然西学成了中国知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0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2370  浏览:

【原文】
    在甲午到辛亥的十几年里,虽然西学成了中国知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真正把西学当作学术,对之下了一点学术上功夫的人可说【    】,恐怕只能举出严复、王国维二人。当时,绝大多数谈论西学的人都不懂西语。在严复看来,“既治西学,自必用西文西语,而后得其真”,这是【    】的道理。(    )保守势力反对的理由,不外乎是:其一,出自鄙视“蛮夷”的传统心理,认为学外语丢份;其二,【出自狭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替西人培养奴才,并且会贬低国语】。严复对此【    】地指出:“国之所患,在于无学,而不患国语之不尊。”他承认习西语者中为西人奔走的浅薄之辈【    】,但又宽容地表示,不能苛责急谋生计的学子,根本原因还是为上者不能量才用人,迫使习西语者相率而听外人之招。其实,不必保守派阻挠,当时的新学人士对西文普遍存有畏难心理,因此都指望读现成的译本。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凤毛麟角    不言而喻    一针见血    数见不鲜
    B.硕果仅存    可想而知    一针见血    司空见惯
    C.凤毛麟角    可想而知    单刀直入    数见不鲜
    D.硕果仅存    不言而喻    单刀直入    司空见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午以后,清政府曾在新式学堂中推行普及西语教育,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而严复是最坚决地为普及西语教育辩护的人。
    B.甲午以后,清政府曾在新式学堂中推行普及西语教育,严复是最坚决地为普及西语教育辩护的人,而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
    C.甲午以后,清政府虽然曾在新式学堂中推行普及西语教育,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但严复是最坚决地为普及西语教育辩护的人。
    D.甲午以后,虽然清政府曾在新式学堂中推行普及西语教育,而严复是最坚决地为普及西语教育辩护的人,但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自狭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会替西人培养奴才,并且贬低国语。
    B.出自狭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会贬低国语,并且替西人培养奴才。
    C.出自于获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会贬低国语,并且替西人培养奴才。
    D.出自于狭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会替西人培养奴才,并且贬低国语。

【参考答案】
    17.A
    18.A
    19.B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山居即事
  • 下一篇:历史虚无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