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金塔的胡杨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1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蒋应红  文章ID:82387  浏览:

【原文】
    金塔的胡杨
    蒋应红
    地处西北金塔县的胡杨林,已经成为国家级景区,一任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自由地走、尽情地看。
    一叶知秋,深秋的胡杨林层林尽染,沐浴着秋日的暖阳,漫步其间,踩着软软的细沙,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走、天马行空地想,也可以且歌且舞且开怀,无拘无束无挂碍。感受那一片片金黄的树叶优雅地在风中蹁跹,然后落到你的身上,旋即又翻转着扑向大地。细风摇曳着胡杨林,金黄的树叶纷纷扬扬,漫天的“花雨”缤纷炫目,给大地铺上金色的地毯。落叶的沙沙声与流沙的飒飒声交汇,这片林子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庆祝秋天的来临。
    万木萧萧,黄叶飘飘,这或许是胡杨对节气的期许、对大地的礼赞、对生命的致敬。正是由于这份执着、热情、感怀,我宁可相信草木是有情的。
    风动,树动,还是心动?
    沙黄,叶黄,还是梦黄?
    有人说,额济纳的胡杨林是大家闺秀,金塔的胡杨林是小家碧玉。在林子深处,有一泓充满诗意的浅水叫金波湖,它是大地的眼睛,宁静、纯洁,环湖岸上生长的芦苇是睫毛一样的镶边。在玻璃似的湖面上映着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洁白的云团,四周的胡杨也将布满沧桑的身躯轻轻地躺在上面。湖面皱起圈圈涟漪,那是相亲相近的水鸟在嬉戏,它们才是胡杨林真正的主人。轻灵的羽翼飞渡天光,在湖影中滑翔。
    人在画中走,金塔的胡杨林因这泓水而灵秀。这份淡妆的妩媚让人心醉神迷。
    徜徉在金塔的胡杨林中,我的心时时被那一株株顽强的生命所震颤。它们像饱经沧桑的老人,精神矍铄,从容淡定。树干早已枯黑,虬枝缠绕,因为风吹日晒而皴裂的口子遍布全身。
    你可以想见,多少个日日夜夜,任凭劲风怒吼、黄沙蔽空,它们依然迎风而立,一副岿然不动的神态。它们的根系在大地的深处漫展,枝杈傲然直指苍穹,哪怕黄沙淹没躯干,也怀有昂首挺立、临危不惧的英雄气魄。是的,莽莽黄沙可以毁灭一座楼兰古城,但却不能摧垮一个倔强的生命。铮铮铁骨,朗朗硬气,纵然倒下,也是千年不朽。因此,胡杨也被世人誉为“沙漠中的英雄树”“最美丽的树”。
    据说,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6000多万年前就生存在地球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从海边出发,拥拥挤挤,浩浩荡荡,穿山越岭,跨河渡江,逶迤前行,足迹遍布西亚、中国西部。在新疆库车、甘肃敦煌等地,人们都曾发现胡杨木化石。这些死亡之海中的生命之魂,在东进的征途中没有停歇前进的步伐,向东、向东,一路向东,哪怕干渴而死,也要直挺挺地站在天地间充当沙漠行人的导航灯塔。
    居住在大戈壁的人都知道,有胡杨的地方,就有水源,就有生的希望。广袤的戈壁滩上,你会发现胡杨丛生的地方就有村庄。村庄和胡杨往往相伴而生,相依而存。居住在河西走廊上的老人们都有这样的记忆:那时候人们乱砍滥伐,胡杨大片大片减少,人们饱受风沙之罪,尤其是冬春季节,刮上一夜风,早晨起来,大门就被半人高的黄沙堵死了。
    胡杨既是村庄的守护神,也是村庄的生命源。
    耐干早,耐盐碱,抗风沙,每一棵正在生长或者已经死去的胡杨都无愧于“沙漠的脊梁”的称号。在景区的腹地,豁牙的烽火台旁,我看见雌雄异株的两棵胡杨,佝偻着身躯,相互搀扶着,蹒跚走向村庄,走向抗沙的前线。
    胡杨的存在,给我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西部梦,因为那里是成就英雄的地方。在通往西部的路上,即便是平沙漫漫,关山万里,也挡不住络绎不绝的文人才士前赴后继的步伐:高适、岑参、王之涣、陶翰……他们怀着朝圣般的虔诚,像随军记者,哪怕筚路蓝缕,困难重重,冒着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用苍秀之笔,去描绘塞外边关的苍凉、雄奇、悲壮、瑰丽,在疾风、斗石、黄沙、飞雪、孤城的意象中,丰富了诗歌表现的空间,他们发自内心的慷慨悲壮也会永远在文学的长河中激荡。
    我敬畏每一株胡杨,它们是生物学上的植物化石,也是活的兵马俑,一排排矗立在风头沙浪中的胡杨,俨然严阵以待的卫士,凝视它们,仰望它们,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是眉宇间透着刚强、勇敢、坚定的将军:卫青、霍去病、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左宗棠……他们平乱西域、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与胡杨扎根边陲、挡风拒沙的矢志不移一脉相承。
    如果说,将士们的挥毫写意绘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轮廓,那么,胡杨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像。这图像印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头上,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有删改)

【问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塔的胡杨林不畏生存环境的恶劣,多少年来冒狂风,迎黄沙,顶天立地,彰显英雄本色,获得极高赞誊。
    B.文章由游览金塔的胡杨林为情感触发点去礼赞胡杨,赞美历史上那些平乱西域、保家卫国的英雄,主旨深刻。
    C.文章用大量笔墨描写中国古代众多文人士子的西部梦,表现塞外边关的独特魅力,饱含热情地讴歌胡杨精神。
    D.村庄与胡杨相伴而生,相依而存,文章重在通过阐述村庄与胡杨间的关系,表达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介绍了本文描写的对象,“一任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自由地走、尽情地看”一句奠定了文章的抒情基调。
    B.本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从外在到精神极力赞美胡杨,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C.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如文中画横线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了两棵胡杨彼此相依守护家园的生动情态。
    D.文章将胡杨的形象与将军的群像对比映衬,使胡杨的形象更加高大、威武,更加深了作者对胡杨由衷的敬意。
    8.请简要赏析本文第六段的艺术特色。(4分)
    9.作者说“我敬畏每一株胡杨”,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6.D(“文章重在通过阐述村庄与胡杨间的关系,表达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表述错误,文章的主旨是礼赞胡杨,而不是表达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
    7.B(本文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也有少量的叙述,唯独没有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8.①“额济纳的胡杨林是‘大家闺秀’,金塔的胡杨林是‘小家碧玉’”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两地胡杨林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②金塔胡杨林里的金波湖让胡杨林变得灵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团、滑翔的水鸟等意象充满诗情画意,给读者以直观的景观体验。③“躺在上面”“在嬉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胡杨、水鸟与金波湖的和谐、亲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①胡杨有情。万木萧萧之时,胡杨总是把金黄的树叶撒向大地,用执着、热情和感怀来庆祝秋天的来临。②胡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根植大地深处,任凭劲风怒吼、黄沙蔽空,纵然倒下,也是千年不朽。③胡杨有着坚定的目标和信念。从海边出发,在东进的征途中没有停歇前进的步伐,一路向东,哪怕干渴而死,也要充当沙漠行人的导航灯塔。④胡杨是扎根边陲的卫士。一排排矗立在风头沙浪中,守护着村庄,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倍速追剧、片段式追剧、解说式追剧……当代年轻人追剧形式层出不
  • 下一篇: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