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灯塔

发布时间:2024年1月2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刘建超  文章ID:82830  浏览:

【原文】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毋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地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者,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节选自《当代中国经典小小说第五卷》有删改

【问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了父亲的积极与自信。
    B.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C.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40年,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
    D.小说写父亲临终前“眼角却淌下泪水”,这既是因为父亲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非而倍感欣慰,也饱含着父亲对母亲几十年来对自己不离不弃、相爱又相知的无限感激之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B.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C.本文情节并不曲折,但以“灯塔”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写父母在暴风雨的夜里守护航灯。
    D.本文语言质朴无华而雄浑大气,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等多种方法来塑造父亲这一光辉形象。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9.《灯塔》这篇小说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请从主旨的角度阐述该小说荣获一等奖的理由。

【参考答案】
    6.C    “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错误。父亲学习了重要技能,并且尽职尽责的在海岛上守护灯塔40年,恰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名军人对祖国的忠诚。
    7.D    语言“雄浑大气”,错误。本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老兵一生坚守岗位的故事,没有大气磅礴的气势,没有雄浑开阔的意境,没有大开大合的用语,反而是娓娓道来,显得质朴简练。
    8.①突出了主人公形象:坚定执着、默默奉献的母亲,从侧面突出父亲作为一名守岛战士的执着坚强以及对祖国忠贞不渝;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母亲的出场既能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父亲的勇于担当,进而才有后文“我”的出现。③丰富了全文主旨:母亲父亲相得益彰,夫唱妇随,突出了小说无怨无悔忠诚于祖国的主旨。
    9.①突出了父亲对祖国的忠贞不渝至死不悔。全文以父亲为核心人物,刻画了父亲为了祖国而勤学本领,不惧艰难困苦,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凸显了父亲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②表现了父母一辈人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与忠诚。母亲因父亲苦中作乐的坚强而坚决嫁给了他,夫妻二人同守孤岛而不悔,表现了父母那一辈人对祖国的热爱。③体现了爱国精神的绵延传承。“我”担任舰长在波斯湾护航,父辈的爱国精神是无形的灯塔,是不灭的火种,代代相传。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
  • 下一篇: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