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0日  更新时间:2024年3月10日
作者:宋静思  文章ID:83465  浏览:

【原文】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宋静思
    初识赵园先生,是在几年前老师的一次家宴上。她看起来气质端庄、气色甚好,斯文的言语里不仅有丰厚的学识涵养,还透着一股英武之气,让人瞬间联想到古代士大夫的清雅。
    几年过去,除了增添些许白发,时光似乎忘了这位古稀老人,她的行动依然干净利落,完全看不到曾被疾病纠缠的影子。在人数较多的私人场合,她似乎有些惧怕喧嚣,一旦进入学术探讨,眼镜后就射出深邃的光,整个人也不再岑寂。
    赵园先生是河南尉氏人,1945年生于兰州,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上世纪70年代末在北京大学师从王瑶先生攻读文学硕士,后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了《艰难的选择》《论小说十家》等多部对学界影响深远的研究著作。以至于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如果学界同仁遇到一位颇具潜质的女弟子,往往会赞叹:“说不定又是一个赵园。”
    这样的学术成就和赞誉,在她自身看来充满了偶然。从北大毕业后,时代的扰攘使她未能继续深造。她回到河南农村插队,去了一所偏远的中学,一晃便是十年之久。在那段时光,除了鲁迅的著作,她很难搜寻到与后来的学术研究有关的阅读记忆。当重返北大,她已过而立之年,甚至连《子夜》《骆驼祥子》这样的作品都没有读过。最终,她实现了这次命运的转折,与年龄更大、已近不惑的钱理群、吴福辉等同期入学。有了一把年纪的人再重返学校,就像是面对青灯古佛的修行者,一面是凄凄然的辛苦,一面是千淘万漉的执着。
    80年代,赵园进入郁达夫、老舍等人的作品,写出了《艰难的选择》和《论小说十家》等著作。她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倾注在文章里,从而把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遭际写得丝丝入扣。这时的赵园,冷峻、敏锐、细腻,她对人物和作品的解读有一种理性的直觉,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激情消退之后,她逐渐变得宁静平和,其文笔也更加沉郁。在《北京:城与人》和《地之子》里,她聚焦于对“城市”与“乡土”的观照,有读者便体味出了她“对前尘往事的回忆”。事实上,赵园先生对市民、农民及知青群体的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对人的观照。
    “‘炒冷饭’是我所不愿的。”赵园先生这句话是她学术转向最好的注脚。研究方向确定,她会尽其所能深掘,“即便没人喝彩,也不影响我的兴致”,但一旦完成,便有可能陷入“走投无路”的失落。90年代后期以后,她就曾对自己已有的学术研究产生“厌倦”。在好友的鼓励下,她转向了明清之际的研究,陆续写出了《明清之际士大夫》《家人父子》等著作。而近期,她又将目光聚焦于当代政治文化。“对于我来说,重要的问题是,找到什么样的研究对象来激发我的热情。那对象应当有挑战性,而且有助于我的知识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于她已然是一种生活方式,“经由学术读解世界,同时经由学术而自我完善”。
    纵观她的学术之路,尽管有多次转向,但对人伦的关切和对历史的观照,却是她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脉络。她的作品解读和人物研究,不只是文字里流淌出较为强烈的个体价值和个人体验,更是将重新发现人的个性作为价值追求。她转向明清之际的研究后,也不像传统史家那般,单纯借助史料还原历史现场或者进行理论建构,而是主要从士大夫们的文字和记述入手,去探寻他们精神生活的幽微,他们内在的日常性、差异性和多样性。
    尽管赵园先生讲“学术不是生活的一切”,但读书与写作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学术性写作即告结束,但写作仍然会继续。”她说。
    (2016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相关链接:
    赵园(194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艰难的选择》《论小说十家》以及散文集《独语》等。

【问题】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着重从气质和气色两方面写赵园先生的外表形象,突出其丰厚的学识涵养和英武之气,显示她对学术探讨的钟爱。
    B.赵园先生颇具文学研究的潜质,酷爱学术研究,出版了多部如《艰难的选择》《论小说十家》等一样的对学界影响深远的研究著作。
    C.赵园先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赞誉,完全充满了偶然。因为她北大毕业后未能继续深造,以后到农村插队,连《子夜》等作品都没读过。
    D.赵园先生的生活方式之一是学术研究,读书和写作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通过研究学术完成对世界的解读和对自我的完善。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赵园先生是个很有气质的从事文学研究的专家。她有丰厚的学识涵养,斯文的言语里还中透着一股英武之气。
    B.赵园先生对市民、农民及知青群体的研究十分执着。尽管大学毕业后未能继续深造,但她在重返学校后仍能不顾冷凄辛苦从事研究。
    C.赵园先生的作品把知识分子的遭际写得丝丝入扣,十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是因为她对人物和作品的解读有一种理性的直觉。
    D.赵园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有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她说自己不愿意“炒冷饭”,指的就是她在学术研究上有多次转向。
    E.对人伦的关切和对历史的观照,始终贯穿在赵园先生的研究中。其作品有较强的个体价值和个人体验,追求重新发现人的个性。
    6.本文以“不‘炒冷饭’的修行者”为题,有什么深刻用意?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5分)

【参考答案】
    4.【答案】C(此项错误在于,一是“充满偶然”的说法是赵园先生自己的看法,二是没读过《子夜》等作品是赵园先生而立之年重返北大攻读文学硕士时的事情。)
    5.【答案】B、C(共4分,各2分)(题中,B项错误在于“对市民、农民及知青群体的研究十分执着”一语有误,根据文本第四自然段,应是“对学术的研究”。C项错误在于“赵园先生的作品把知识分子的遭际写得丝丝入扣”一语,根据文本第五自然段,应是“把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遭际写得丝丝入扣”。)
    6.【答案】①题目中的“不炒冷饭”是赵园先生学术转向后的“最好注脚”,即便是没人喝彩的“冷饭”,也不会影响她的研究兴致。②“修行者”是赵园先生的写照,她已过而立之年,还重返学校,就像是面对青灯古佛的修行者,一面是凄凄然的辛苦,一面是千淘万漉的执着。③这个题目能很好地体现赵园先生的治学特点和治学精神。(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三点全对给5分。大意相符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下一篇: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