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楼道里的关门声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1日  更新时间:2024年3月11日
作者:杨乃云  文章ID:83478  浏览:

【原文】
    楼道里的关门声
    杨乃云
    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
    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地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接着又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住:“干啥?”
    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懂点公德吧!”
    妻沉默一会,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
    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
    妻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这样冒然地去,说不好会伤和气的。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竟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
    还是女人心细,想得周全。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
    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我又发作,刚爬起来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别去了。习惯就好了。”
    “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责任。
    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妈得了癌症又下岗。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的资费,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
    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用那么大劲。
    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
    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了?”
    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
    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是门锁的声音。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
    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
    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
    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不如下楼去等。我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妻子没有阻拦,翻来复去地躺在床上。
    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阶上。
    【孩子终于回来了。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跚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
    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
    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
    “哦!是我。”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
    孩子一定神:“大爷,是您。这么晚了没睡,在等人?”
    “是!噢,不、不……”
    孩子看到了虚掩的楼道门,突然明白了什么:“大爷,对不起,前些日子可能影响您睡觉了!”
    “没——没有!”
    “大爷,”孩子颤声说,“我那是特意的。那时候,妈妈只要一听见这门响,脸上立刻就会露出笑容,说一声‘儿子回来了’,然后放心地合上眼睡觉了。”孩子眼里的水光合着水的月光在闪动。
    “孩子……”我搂起孩子的肩头,一同迈进虚掩的楼道门口。
    孩子一手拧住门锁的拉钮,将门小心地掩好后再慢慢地把手一松,只听门锁“啪哒”一响。
    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楼道里的关门声”既是故事的起因,也是故亊的线索。同时设置了悬念,起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效果。
    B.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比如对“我”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对孩子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C.文中加点词语“漠然”表现了“我”性格中的冷漠,和妻子的落泪形成对比,同时与结尾“我”的落泪形成巨大的反差,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D.小说结尾“我”与孩子和谐的一幕令人感动,从而为我们揭示出一个朴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
    5.赏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
    6.小说结尾“我的心骒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4.C
    5.①“终于”表现了孩子的归家之晚,“抖抖瑟瑟”、“跚步”表现他备受生活重压的疲惫神态。
    ②“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用比喻手,形象描绘出孩子受到命运打击与折磨后的自立自强。
    ③表现了我对他的情感的转变,由最初的僧恶情慨变为同情与赞赏,为下文我与他进行交流,明白他当初关门声音大的原因,最终尽释前嫌做铺垫。
    6.第一问:①为孩子的细心,懂事而感动;②为当初自己对孩子的误解而惭愧;③因为孩子经历的丧母之痛而揪心。
    第二问:①丰富了人物形象。“我”的形象已由当初的暴躁粗糙交得细腻,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深化了主题,人性本善,当你懂得了体谅,才真正懂得了关爱。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我性格中的冷漠”不准确,我漠然是因为不明白声音变化原因,同时此处也并没有与“妻子的落泪形成对比”的意图。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试题分析:题干是“赏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一般做题的思路是,将原文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代词、喻体、深刻的词语)转换成语境中的直白含义,然后将这些零散的含义根据原句顺序,组成通顺的话表达出来即可。赏析一个句子,首先要对句子的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是运用了某种手法的句子,可以从手法着手,结合文章的内容答出句子使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如果没有使用艺术手法,可以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赏析。本句是人物描写,要考虑到人物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词“终于”“抖抖瑟瑟”“跚步”等词语,着眼比喻修辞手法赏析句子。“终于”一词表现了孩子的归家太晚。“抖抖瑟瑟”、“跚步”表现他在母亲去世后备受生活和精神的重压下的疲惫。把“他”比喻成“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风霜中摇曳挣扎”表现出孩子受到命运打击与折磨后的独立、坚强。这句话在感情上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接下来“我”的情感的转变,在结构上,由最初的僧恶变为后来同情与赞赏,为下文与他交流,尽释前嫌做铺垫。综上,本题可以从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艺术手法上,情节结构上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等方面赏析。
    6.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结尾‘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本题考查分析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这道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这句话的原因以及结尾的作用。一共两个小问,要分开回答。第一问是概括原因题。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的泪水有着复杂的感情:作者明白了之前孩子关门声音太大是为了告诉母亲自己回来了,让母亲开心,放心睡觉的。作者因孩子的细心懂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也是当初自己对孩子的误解流下了惭愧的泪水你,更有因孩子经历丧母之痛流下了同情伤痛的泪水。第二问是分析小说结尾的好处。这是属于情节安排的考查,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艺术效果即对读者的影响来回答。首先丰富了“我”这一人物形象。“我”的形象已由当初的暴躁粗糙变得细腻。这样的收尾揭示出一个朴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艺术效果上,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
  • 下一篇: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为小吏,数为掾吏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
  • 楼道里的关门声
  •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
  • 水村闲望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