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些美丽的蝴蝶,我用锦囊收留它们,枕我如歌的年华。我的小小悲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6日  更新时间:2024年3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3620  浏览:

【原文】
    一些美丽的蝴蝶,我用锦囊收留它们,枕我如歌的年华。我的小小悲欢,只在这枕上——在这些落花上。
    虽然花朵已不再有昔日的鲜艳和芬芳,我却如此真切地感觉着它们露水中的一如初生婴儿的嘴唇。这些凋零了的花朵,在多少个晨昏,我一一捡起,轻抚那些粉红的、淡黄的、紫艳的、洁白的生命,它们如灵盈的媒;在我掌上颗动。
    世界上有些东西仿佛专为我们而来。枕中的落花,就是一章一节的音乐;欲断还续的歌谣。在清凉的秋夜,我就着一枕落花,静静体味生命的愉悦与满足。在某一时刻,甚至会泛起一种异样的温情,幻起往事的光辉。【我枕着它们,想着这些被岁月遗弃的精灵,意为我所钟,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它们是我从洞庭芦苇收集起来的。在浩森的水边,洁白的花瓣强烈地诱惑着我,美丽的生命,曾经与洪水野火以及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糅合一起。另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热烈地开在烟雨和鹧鸪声里,也曾是带雨的诗和动情的谣曲,在梦中为我托起美丽的江南。
    我珍爱落花枕。对于我不会有另一种东西能够取代它,正如不能取代我生命中永远鲜活的记忆和深情。
    (刘鸿伏《一枕落花香》)

【问题】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B."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C.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瓢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D.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动不已。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一—拾起,轻抚那些在我掌上颤动着的粉红的、淡黄的、紫艳的、洁白的落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参考答案】
    18.C(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是∶标示补充说明。A项,标示插人语。B项,标示声音的延长。C项,标示补充说明。D项,标示解释内容。)
    19.①把落花比作被岁月遗弃的精灵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花的美丽娇嫩给人带来喜悦和精灵的美丽善良相似。③花从树上落下的经历和精灵被岁月遗弃的经历相似。(每点1分,答满三点给4分,酌情给分)
    20.①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将"在我掌上颤动"独立成句,强调了落花的"颤动",更突出落花的生命力,而改句则强调"我拾起并轻抚落花"。②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落花比喻成"灵盈的蝶",更能表现出落花的美丽和生命力,更能体现出作者对落花的喜爱之情。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而原句是四个小短句,且语言生动,画面感更强,和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更为契合。(每点2分,答任两点即可,酌情给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登快阁
  • 下一篇:材料一:自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维护网络主权",到第二届
  • 【推荐文章】

  • 登快阁

    【原文】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

  • 故人寄茶

    【原文】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

  • 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

    【原文】 浪淘沙 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 赵鼎② 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

  • 送友人出塞(二首)

    【原文】 送友人出塞(二首)① 吴伟业 其一 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 劝...

  • 诗歌不会徒劳地吟唱

    【原文】 诗歌不会徒劳地吟唱 滕威 ①赵振江教授今年已经七十岁,到了孔子所说的 随...

  • 送人游塞

    【原文】 送人游塞 王建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

  • 【最新文章】

  • 材料一:自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维护网
  • 一些美丽的蝴蝶,我用锦囊收留它们,枕我如歌
  • 登快阁
  • 材料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
  • 年关
  •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
  •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
  • 故人寄茶
  • 丘和,河南洛阳人,后徙家郿。少重气侠,闲弓
  • 文本一:渔风渔俗渔家乐 文本二:我为什么写
  • 中医药的传统是什么,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首
  •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没有前者就没
  •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5年
  • 弗朗西斯·高尔顿与优生学
  •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