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

发布时间:2024年3月20日  更新时间:2024年3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3671  浏览:

【原文】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参考答案】
    1.【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C级。
    【试题分析】A项前半句“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源于原文第一段,后半句“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源于原文第三段。从全文看,文章主要是从“媒体”和“信息受众”两大角度进行对策分析,因此,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即“从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可以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由此可知A错。B项源于原文第一段。原文说“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题目表述为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误。C项源于原文第二段,原文“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进行精准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整合两层意思,可知C项正确。D项,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服务项目的目的”,所以D错。)
    2.【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B。A项是对原文论证前提和指向性分析。立论前提由原文第一段“新媒介在……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可以推知;立论指向问题解决策略,即,“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B项错。B项是对文章核心论证问题的分析,前半句“文章围绕着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中“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错误,“为何”与“如何”区别很大,“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B项的后半句“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分析正确。文章就是从“媒体”和“受众”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可知二者关系密切。C项是对论证方法的分析。第二段有两处“比如”,即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而两处举例论证所论证的内容概括为“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由此可知C项正确。D项是对原文整个论证结构的分析。原文第一段提出新媒介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角度,中间两层分别从“媒介的技术革新”和“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段则作出总结,得出结论。
    3.【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前半句源于第二段,后半句是根据原文的第二段做的推断,文章第三段分析的就是“受众理性的媒介素养”,从现实生活逻辑也可以推出这个判断。所以A项正确。B项是对“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条件的推断,这个推断符合生活逻辑。C项是对“缺少媒介素养”对一个人在新媒介时代可能有的结果,相关内容可以从第三段进行推断判断。C项对推出的两大结果“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表述过于绝对。D项是对“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体能力不能提高”的影响分析。文章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与“受众媒介素养”“良性互动”进行分析论证,内此推知“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成立,可知D项正确。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量子世界里的“筋斗云”
  • 下一篇:朗读与呐喊
  • 【推荐文章】

  •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原文】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

  •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原文】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

  • 送梓州李使君

    【原文】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 登快阁

    【原文】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

  • 故人寄茶

    【原文】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

  • 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

    【原文】 浪淘沙 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 赵鼎② 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

  • 【最新文章】

  • 朗读与呐喊
  •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 量子世界里的“筋斗云”
  • 两个人的火车站
  •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 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少学《春秋》、《
  • 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核心观念之一。所谓礼指的
  •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
  • 微雕
  •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领城愈加繁荣,一
  • 电影《无问西东》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
  • 送梓州李使君
  •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
  •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