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谞字士明,河南洛阳人。谞少举明经,补河南府参军,通达简率
作者:未知 文章ID:83733 浏览:
【原文】
裴谞字士明,河南洛阳人。谞少举明经,补河南府参军,通达简率,不好苛细,积官至京兆仓曹。东都为史思明所陷,谞藏匿山谷。思明尝为谞父将校,怀旧恩,又素慕谞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骑数十迹逐得谞。思明见之,甚喜,呼为郎君,不名,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短长以闻,事泄,思明大怒诟骂,仅而免死。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召见言事。
代宗居陕,谞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上见而谓之曰:“疾风知劲草,果信矣。”时关辅大旱,谞入计,代宗召见偏殿,问谞:“榷酤之利,一岁出入几何?”谞久之不对。上复问之,对曰:“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理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由是未敢即对也。”上前坐曰:“微公言,吾不闻此。”拜左司郎中。上时访以事,执政者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庐、亳三州刺史。入为右金吾将军。
建中初,上以刑名理天下,百吏震悚。时于朝堂别置三司以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夫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轻猾之人,援桴鸣鼓,始动天听,竟因纤微。若然者,安用吏理乎!”上然之,悉归有司。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谞自河南凡五代为官,入视事,不鞫人于赃罪,以宽厚和易为理。贞元九年十一月,以疾终,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裴谞传》)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B.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C.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D.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与进士是唐朝科举考试的两个重要科目,以经义被录取的叫做明经。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C.执政者,指主持政事的人,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在古代就是皇权所有者。
D.三司指古代的三个官署,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谞智慧隐忍,一心向着朝廷。被史思明叛军抓获,虽然接受伪职,却想办法保全宗室人员,并向朝廷提供叛军的信息。
B.裴谞心怀仁爱,关心民生疾苦。关中大旱,面对代宗对全年获利的关注,他停顿良久,以应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收益作答。
C.裴谞敢于直言,建言得到采纳。对设置登闻鼓,他认为用处不大,还会被狡猾之徒利用,使官吏作用不能发挥,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D.裴谞为官正直,待人宽厚和易。对朝政,他积极建言;对不正之风,他善于批评指出;在朝任职,不给人罗织罪名,以宽厚和易为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2)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参考答案】
10.D
11.C
12.C
13.(1)当时史思明残害屠杀唐室宗亲,裴谞暗中宽解拖延,使几百人保全活了下来。
(2)裴谞因为执法官吏玩弄文字,大多带有旧怨,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这句话的含义是“回答说:‘臣从河东来时,途中经过三百里,看见农民忧愁哀叹,谷物还未下种。臣认为陛下一定深深挂念(天下苍生),首先要问百姓的疾苦,然而陛下却责问臣获利情况”,可以先抓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如“臣”“河东”“农人”“谷菽”“陛下”,然后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断句,如“其间”指的是“自河东来”这之间,故“自河东来”与“其间”应断开,排除BC两项;“愁叹”都是“农人”的表现,“愁”和“叹”不能分开,排除A项。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在古代就是皇权所有者”错。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对设置登闻鼓,他认为用处不大”错误;选项源自文章倒数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时于朝堂别置三司以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夫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轻猾之人,援桴鸣鼓,始动天听,竟因纤微。若然者,安用吏理乎!‘上然之”,意思是“当时在朝廷另设三司来判决各种讼案,有争执的人常常敲击登闻鼓,裴谞上疏说:设置谏鼓、谤木,是用来了解冤情、接受直言进谏的。如今轻薄奸猾的小人,持槌击鼓,惊动皇上圣听,竟然是为了极细小的事。如果是这样,哪里还用得着官吏处理呢!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他并没有认为用处不大,只是怕被奸猾小人利用。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选项中“登闻鼓”这一名词快速找到相关的内容,然后分析裴谞上书的内容,即可发现问题。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阴”,暗中;“缓”,宽解拖延,或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缓”;“全活”,保全存活。第二句中,“以”,因为;“舞文”,玩弄文字;“宿怨”,旧怨;“因”,于是,就;“以”,表目的连词,来;“讽”,讽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