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是【】的美文名篇。此文为即席而赋的应景
作者:未知 文章ID:84028 浏览:
【原文】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是【 】的美文名篇。此文为即席而赋的应景之作。【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所以悲伤的情绪在文中不过【 】,代之而起的就是积极昂扬的激情。
在怀才不遇、处江湖之远的日子里,前代仁人志士的选择深深启发了这位年轻的诗人,( )。虽然仍旧对人生有很多不解之处,但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怀才不遇者的青云之志,是空谷之音,【 】。这是怀才不遇的心灵之声,是不甘沉沦者的奋起号角,是对自怨自艾者的真诚劝勉,更是对自己的精神安慰。年轻的诗人王勃没有理由消沉,他的人生不过刚刚开始,路还很远很长,而阳光和彩虹或许就在不远处等着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我们将眼光放远一些来看,就会发现,这声音不只是王勃一个人的,还是整个时代的。或者说是时代的精神在召唤着年轻的王勃们,从而促使他们【 】,斗志昂扬。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永垂不朽 转瞬即逝 振聋发聩 意气用事
B.传诵千古 白驹过隙 震耳欲聋 意气风发
C.传诵千古 转瞬即逝 振聋发聩 意气风发
D.永垂不朽 白驹过隙 震耳欲聋 意气用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B.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
C.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才二十多岁,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怀着信心与希望。
D.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使他不再因怀才不遇而失意苦闷,而是幡然醒悟,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
B.使得他能从怀才不遇、失意苦闷的低谷幡然醒悟,而迅速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
C.他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幡然醒悟,不再因怀才不遇而失意苦闷
D.使得他因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而迅速幡然醒悟,不再陷入怀才不遇、失意苦闷的低谷
【参考答案】
17.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重在辨析词语的意义侧重点。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成语)辨析。题目中设计四组“近义词(成语)”。第一组:传诵千古:某种行为、品德,或者某些文艺作品等被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文中形容《滕王阁序》代代相传,应用“传诵千古”。第二组: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文中形容悲伤的情绪很快消失,应用“转瞬即逝”。第三组:振聋发贵: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文中形容王勃的语言文字使人清醒,应用“振聋发贵”。第四组: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文中形容王勃这类人斗志昂扬,应用“意气风发”。
18.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还要掌握每种病句类型所包含的几种错误。
解析:本题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三个角度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不满二十多岁”不合逻辑,可删掉“不满”;二是语序不当,“两次遭贬”和“对……希望”的主语都是“他”,所以“他”要放在“虽”前。怀着,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贬义词。此处与“信心”“希望”不搭配。只有D选项完全修改正确。
19.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回答此类题目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补写句子与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补写句子时需要关注话题的一致性、补写句子的位置以及关联词语的搭配等。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通过前后文内容可知,王勃并没有选择隐居避世,所以排除A、C一两项;王勃并不是因为“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而不再失意苦闷,而是受到前代仁人士的启发,D项的表述与文段内容不符,排除。所以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