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殷墟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1928年10月13日,当年繁华的都

发布时间:2024年5月20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4396  浏览:

【原文】
    殷墟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1928年10月13日,当年繁华的都邑废弃3000余年后,董作宾带人在安阳小屯挖下一铲浮土,拉开了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90年后,我们隆重纪念殷墟,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它丰富的地下遗存,更因为它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催生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并成为世界遗产,让我们实现了与世界其它文明的对话。
    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并非易事。2000多年前,司马迁坚定地写下《史记·殷本纪》。然而对于这个比自己还早千年的王朝,司马迁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当上世纪初疑古派纵横史学之时,商王朝是否真的存在过,甚至也成了一些人心中的疑问。
    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殷墟发掘的宫殿宗庙基址、王陵大墓,尤其是1936年临近收工时偶然遭遇的那一坑埋藏着1.7万片记录商王活动的刻辞甲骨,为商王朝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1950年以后,发掘继续,证据延伸。布局严谨的“大邑商”逐渐清晰。复杂的路网、超过2000米的人工水渠,以及分布在近侧的居民点,勾勒出都邑的繁荣。无数的陶器、青铜器、玉器从居民点和居民点附近的墓葬中清理出来。商王朝从此不再停留在司马迁的区区三千言,而是可以放心谈论的真实历史。
    没有殷墟,就没有中国考古学。1928年,随着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殷墟发掘终于在万众期待中登场。殷墟发掘不同于前,首先是选点本身与中国传统学术相衔接。当时甲骨文已经发现近30年。殷墟作为甲骨文出土地为学术界所知也已经20年,发掘殷墟已经是以金石学为核心的整个学术界的期待。其次,殷墟发掘是中国官方学术机构组织的活动,除第一次发掘者是董作宾外,随后的发掘由受过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训练的李济、梁思永主持。第三,殷墟的发掘是连续性的。从1928年开始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共实施10次发掘。发掘的连续性,使得田野考古活动广受关注,学科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第四,殷墟发掘诞生了真正的考古学方法。1931年,梁思永在后岗确认的“三叠层”,奠定了考古地层学的基础,李济倡导的陶器分类法也是对现代考古类型学的有益探索。
    殷墟发掘是中国学术界对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的主动接受和有计划实施,鲜明地塑造和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性格。
    从殷墟出发,由此上溯更早的文明便有了坚实的支点。同样从殷墟出发,看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也可以有更为清醒的认知。面对王陵区层层叠压的无头人骨,不寒而栗的祭祀坑,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后来的孔子坚持要“复周礼”,而不是“复殷礼”。当然,殷墟也让中国与世界对话。以殷墟为支点建立起来的中国上古史体系,已经换成了遗址、文化、古城等一系列新术语、新概念。有了这些概念,商王朝、夏王朝才可以与古埃及的中王国、新王国相比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图坦卡门法老墓的意义;有了这些概念,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才可以与两河流域的欧贝德、乌鲁克和古巴比伦对话;有了这些概念,中国才可能对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进程等人类文明重大课题作出贡献。
    殷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际社会对殷墟价值的普遍认同,也是对包括考古者在内的所有殷墟文化遗产研究者、守护者的肯定。韩国学者金秉模曾受国际古迹理事会(ICOMOS)委托考察殷墟,他对殷墟留下这样一段评价:“殷墟是最重要的世界遗产之一。殷墟不仅对于中国人意义重大,对全世界人民同样弥足珍贵。”如今殷墟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节选自唐际根《殷墟发掘研究的贡献》,原载2018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的殷墟,被废弃3000多年后,由董作宾拉开持续发掘的序幕。
    B.由于历史观的局限,司马迁写《史记·殷本纪》的时候,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
    C.1936年临近年末偶然发掘的1.7万片刻辞甲骨,为商王朝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D.王陵区层层叠压的无头人骨,是商王朝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铁证,孔子因此不主张“复殷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述,中间五个自然段分论,最后一段总结,思路清晰,论据充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证实商王朝存在、催生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其他文明对话三个方面,论证了殷墟发掘研究的贡献。
    C.作者把殷墟发掘与中国学术界在此之前的考古研究作对比论证,论述了殷墟发掘不同于前的四大特点。
    D.文末运用引用论证法,引用韩国学者金秉模对殷墟的评价,是为了说明国际社会对殷墟价值的普遍认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殷墟居民点和居民点附近的墓葬中清理出来的陶器、青铜器、玉器,成为商王朝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
    B.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直接影响了中国学者对殷墟的发掘研究,对中国考古学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C.以殷墟为支点,往前,可以上溯更早的华夏文明。向后,可以更为清醒的认知商文明之后的中国历史。
    D.只有有了遗址、文化、古城等新概念,中国才可能对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进程等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参考答案】
    1.A
    2.C
    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由于历史观的局限”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历史观的局限”于原文无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司马迁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C项,“1936年临近年末偶然发掘的1.7万片刻辞甲骨,为商王朝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错误,选项歪曲事实,文中说的是“1936年临近收工时”,并非“年末”。D项,“王陵区层层叠压的无头人骨,是商王朝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铁证”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应该是商朝“祭祀”的铁证。故选A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作者把殷墟发掘与中国学术界在此之前的考古研究作对比论证”错误,选项对论证方法的表述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并未作对比论证。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只有有了遗址、文化、古城等新概念,中国才可能对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进程等人类文明作出贡献”错误,选项偷换概念,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有了这些概念,中国才可能对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进程等人类文明重大课题作出贡献”,原文是“人类文明重大课题”,选项中漏了“重大课题”。故选D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
  • 下一篇:醉拳张三
  • 【推荐文章】

  • 秋夜

    【原文】 秋夜 谢朓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

  • 送李端

    【原文】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

  • 南园 马诗

    【原文】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

    【原文】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 岑参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

  •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原文】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

  • 偶成

    【原文】 偶成① 【明】袁宏道 谁是乾坤独往来,浪随欢喜浪悲哀。 世情到口居然俗,...

  • 【最新文章】

  • 醉拳张三
  • 殷墟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1928年10月
  •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
  • 秋夜
  • 速哥,蒙古怯烈氏,为人外若质直,而内实沉勇
  • 我的民工弟弟
  • 材料一: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
  • 现代印刷工艺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手工刻印。这是
  • 梨花风起正清明。在春雨纷纷的时节,不知又会
  • 送李端
  • 采用所有数据而不是样本数据,增加了我们解决
  • 租个儿子过年
  • 张元济:不可再现的高度
  • 老子的地盘
  • 南园 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