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

发布时间:2024年5月31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3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4604  浏览:

【原文】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梵·高的画《农鞋》,为什么能引起人的美感?海德格尔做了生动的说明:是农鞋这点“在场的东西”引发观赏者回归到了其背后一系列“不在场的东西”——农夫为了面包而日日夜夜地在崎岖的道路上奔波,一年四季风风雨雨对农夫的摧残,以至社会的贫穷、落后、不公,等等,这些都是构成农鞋上几个破洞的母源。观赏者正是从这一回归中获得了某种醒悟,从而也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我们经常爱用“玩味无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对一件优秀作品的欣赏。“玩味”之所以能达到“无穷”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隐藏在作品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
    中国传统文化重含蓄之美,其实就是把作者的情或意隐藏在作品的表面形象或言词背后,让鉴赏者自己去领会、体悟,从而获得一种醒悟的满足感。
    (摘编自张世英《美是“玩味无穷”的精神愉悦》)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作品的作者运用“万有相通”的理论,把形成作品本身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凝聚成结晶,创作出美的作品来。
    B.“在场的东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不在场的东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C.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在今天仍然有价值,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D.如果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那么这个作品欣赏起来就可能给人一种“玩味无穷”的感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始揭示了“意象说”的内涵,并指出意象之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美。
    B.文章点出了“意象说”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强调了其对中外美学的价值。
    C.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解释了要深入象外才能达到美的境界的原因。
    D.文章第四段举中外艺术作品的例子,进一步阐明了审美活动的实质,就是回归作品的母源,获得醒悟,产生一种满足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入到美的作品的“象”外之“意”中,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即感受到“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B.有些美的作品中的凄凉与现实生活中的凄凉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前者具有审美意义,使欣赏者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C.欣赏作品时,能够获得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这“原来如此”就是指回归到形成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上。
    D.《农鞋》画里的农鞋上的几个破洞,之所以能使观赏者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是因为“象”外有“意”。

【参考答案】
    1.A
    “文艺作品的作者运用‘万有相通’的理论”的表述不合原意,原文第三段说的是“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我认为……”。
    2.B
    “点出了‘意象说’存在的局限性”错,第二段“‘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
    3.C
    “这‘原来如此’就是指回归到形成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上”说法不准确,“原来如此”应是回归母源之后产生的醒悟。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
  • 下一篇:乡村散板
  • 【推荐文章】

  •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

    【原文】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 王安石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 仿写: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问题】 2、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比照例句的修辞方法和句式特点仿写句子,通过情境...

  •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

  •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

    【原文】 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问题】 (...

  • 有些新闻图片,常常让人感动不已。一个人、一

    【原文】 有些新闻图片,常常让人感动不已。一个人、一件事,被定格在那一瞬间 图片1 ...

  • 做一棵苍凉的白菜

    做一棵苍凉的白菜 王小妮 该做一棵什么样的白菜?这是一个极端严肃的问题。 在深圳的...

  • 【最新文章】

  • 乡村散板
  •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
  • [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
  • 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也。弱冠,进士攫第,授江
  •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
  • 4.下面语段存在语病,请按要求改正。(2分)
  • 过零丁洋
  •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
  • 《开花的课桌》(节选)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使至塞上
  • 董行成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祈祷的手
  •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优秀习作选》,其中有多